第三百一十四回 筑不筑城?

    第三百一十四回 筑不筑城? (第2/3页)

对手。

    宁完我搓着手来了。

    “杨帅,好好的屋里不待,干嘛来这里吹风?”

    “我在想一个问题。”

    杨承应用望远镜扫视四周。

    “什么问题?筑城吗?”宁完我问。

    “对啊,我还没想好要不要修城呢。”杨承应回答。

    “要我说,这事儿还是算了。”

    “这话怎么说?”

    “建虏大军不会走这里,就算走也人数不多,有城堡和墩台就够了。”

    “还有呢?”

    “毕里河两岸是本地粮食的重要产地,与其费劲修城,不如修水坝,将这片沃土开垦出来。”

    “有道理。”

    杨承应收起单筒望远镜,点了点头。

    都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大军行进首先考虑的是运输问题,广大的东北地区开发程度不足。东低西高的地形也决定了,大战区域只能在辽南的东部和辽东的东部。

    当年萨尔浒之战,明军为什么将优势兵力分成四路,原因在于此。

    真要一股脑儿的往一路冲锋,努尔哈赤只需要扼守住险要,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将明军堵死在鸦鹘关。

    这也是为什么在李朝的时候,李永芳只带几千人守在凤凰城,杨承应却不打他。

    两人走向山下,一个传令兵飞奔而至:“大帅,有来自李朝的密函。”

    杨承应示意公孙晟接过,用密码本翻译。

    公孙晟翻译完,念道:“十七告泄。”

    简单四个字,暗含巨大的信息量。

    “十七,指的是十七日。告,是有人向李朝国王告发。泄,李适的事泄露了。”

    宁完我掐指算了一下时间,“距离今天,刚好过去三天。”

    “也就是说,李适举兵就在这一两天。”

    杨承应想了一下,下令道:“传我将令,所有将领下午到堡内议事。”

    “是。”传令兵退下。

    宁完我走近,刻意压低声音:“大帅,李朝的使团还留在旅顺港,是不是派人通知他们入京?”

    “不急,等我正式出兵后,再派人前往。”杨承应小声道。

    哪有这么容易放行的,不借机给李朝主臣施加点压力,他们怎么会乖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