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回 临行前

    第三百七十二回 临行前 (第2/3页)

倭国,我带你赚大钱。李朝已穷得跟什么似的,哪有倭国值钱。”杨承应笑着说道。

    原来是打一棒子给一颗甜枣啊!

    陈老头一颗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也不得不佩服杨承应的路子野。

    杨承应把这群来自江南的富商都放了出来,请他们在馆驿安歇。并让陈老头挑选十几名商人,随他前往倭国。

    其余商人返回江南,把粮食运到金州镇,交给在文馆当差的宁完我。

    等这批粮食一到,立刻向市场倾销,打击居高不下的粮价。

    盖州,总兵府。

    “我走之后,你们要越发小心,防备建虏偷袭。”

    面对留守盖州的诸将,杨承应叮嘱道。

    “请大帅放心,属下一定细心巡查,绝不给建虏钻空子。”

    身为主管全镇军事的祖天寿,站出来迅速回道。

    祖天寿作为历史上明亡清兴那段历史,颇受争议的一员名将。

    实际上,无论指挥能力,还是用兵灵活都不逊于后金那帮武将。自袁崇焕之后,祖天寿堪称第一。

    也正因为受盛名所累,皇太极每次从长城入犯大明,总是派大军牵制祖天寿,不给他入关的机会。

    但,现在这些限制他的条件都不存在了。

    他指挥几万精兵,保土安民是完全没问题的。

    “鲍将军,募兵也要进行。”

    杨承应转头看向鲍承先:“按照规定,优先从墩军和预备营挑选,再从百姓中挑选士兵入墩军或预备营。”

    用这招,等同于减少了军费开支,也是无可奈何。

    谁让朝廷不给钱,老天爷不给面子呢。

    鲍承先问道:“大帅,名额多少?”

    “各营以两千人为限,除了女兵营和女医护队外,都招募到两千。”

    杨承应说道:“风字营不动,炮兵营新招募的士兵都交给彭将军和孙先生训练,训练地点在镇虏城。”

    镇虏城上有火炮,城外有专门的训练场,很适合新炮兵的训练。

    再者,镇虏城到底是要害城池,必须有炮兵镇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