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回 被拉扯了

    第三百八十五回 被拉扯了 (第3/3页)

极的吗?

    我知道,四大贝勒共同南面理政,谁能压倒谁!”

    希福面色微滞,一时无语起来。

    杨承应的话实在“直接”,竟把皇太极的心思全部说出来。

    最后,他只得颓然道:“既然双方谈不拢,在下告辞!”

    “好走,不送。”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杨承应很大方的放希福回去,把自己的话转告皇太极。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黄昏时分,漫天的鹅毛大雪飘飘扬扬地洒落下来。

    不多时,就将四野变成一片白茫。

    冒着风雪,希福离开明军大营,返回沈阳。

    皇太极此时并没有急着救援海州卫,也没率军前往辽阳,而是仍待在沈阳。

    不是他不心急,而是受到两个客观因素的限制。

    第一是代善没回来,他觉得靠着手头的士兵未必打得过杨承应。

    第二,粮草都供应给征朝大军,自己现在出兵的粮食有限,必须慎重。

    “有点意思!”

    皇太极听完希福的回禀,不禁笑道。

    “大汗,杨承应对我了如指掌,的确难缠。臣对他的话,还有几分信服。”

    希福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皇太极笑了笑,说道:“他的话的确有道理。可恨!我还是太心急了,没把事情想清楚就派阿敏出征李朝。”

    “大汗,是不是让二贝勒快撤军。”希福问。

    “传本汗令,让阿敏立刻撤军。”

    皇太极赞同的说道。

    留守沈阳的自己亲将的正黄旗、豪格的镶黄旗,多铎的正白旗,再加上代善的正红旗,完全有和杨承应一战之力。

    可是打过之后呢?阿敏本来就不受节制,会不会因为听说留守沈阳的大军和金州军打得死伤相当,而更加不受节制,甚至有非分念头。

    听希福和杨承应的对话,皇太极还猜测只要阿敏回来,杨承应就会撤军。

    为了不让自己治下百姓走太多,必须赶紧行动起来。

    哎!

    皇太极望向窗外的鹅毛大雪,不禁在想,父汗,您告诉儿臣该怎么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