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回 宁锦之战(十一)

    第四百回 宁锦之战(十一) (第2/3页)

赤创业之初,除包朗阿的子孙没有参与,其他子孙都有参与谋害努尔哈赤。”

    当儒生把年轻将领的话翻译给巴哈纳听,巴哈纳整个人都震惊了。

    明军之中,极少有人能捋清楚这复杂的关系,以及背后的掌故。

    再结合年轻将领的年龄,巴哈纳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

    眼前之人,不是别人,正是杨承应。

    他不在盖州前线?居然在这里!

    巴哈纳甩甩头,盯着年轻将领问道:“你是杨承应?”

    “没错,我就是。”对方回答的很干脆。

    “你不在前线待着,居然出现在这里。”巴哈纳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有的时候,我不一定需要待在最前线。”

    杨承应直直的注视着惊讶的巴哈纳,嘴角带着淡淡的微笑。

    对于这群非真正宗室的觉罗远亲,一定要区别对待,是可以拉拢的对象。

    但拜山是包朗阿的曾孙,而包朗阿的子孙是唯一没有参与谋害努尔哈赤的,非常难拉拢。

    觉罗郎球年龄比较大,也非常不容易拉拢。

    所以,巴哈纳就是拉拢的对象。

    “你为什么要单独提审我?想撬开我的嘴?”

    巴哈纳冷笑道:“还是想让我归降,告诉你!我都办不到,唯死而已。”

    “你表现得挺忠心,只是你们觉罗氏族人自己未必这么看。”

    杨承应说道:“你们当年差点杀了努尔哈赤,这笔仇努尔哈赤的子孙可不会忘。要是会忘,不会让土穆布禄守在荒郊野外,更不会把你打散分编到各旗。”

    皇太极继位为汗,为了撬动八旗传统势力,为自己集权做准备。

    他的第一个做法是“掺沙子”。

    把觉罗氏子孙拆散,编入各旗。

    比如同是索长阿的子孙,堂叔觉罗郎球就在正蓝旗,而巴哈纳却在镶白旗。

    本来可以凝聚成一股力量的觉罗氏,就这样被迫分开了。

    “你说这些对我一点用都没有!”

    巴哈纳依旧一脸冷笑:“我觉罗氏能有今天全靠先大汗,没有他,我们就是一群被你们屠宰的牛马。”

    “这话我赞成。”杨承应话锋一转,“但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