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回 汤若望

    第四百一十九回 汤若望 (第2/3页)

就因为燧发枪有诸多弊端,大帅为什么还要训练这么一支火枪队。”

    汤若望不解地问道。

    “任何新鲜事物的出现,必然伴随着不确定。”

    杨承应笑道:“如果因为不确定而放弃进步的机会,实在可惜。”

    “大帅说的太对了,难怪会有这么庞大的火炮部队。”

    汤若望非常欣赏地说:“您放心,我会帮您铸造有轮子的大炮。”

    “如此有劳了。”杨承应高兴地说。

    对于西方,要提防也要合作。只有学会在冲突中处理事情,才能培养出成熟的外交和处理危机的手段。

    越是害怕越会落后。

    有了汤若望,杨承应相信自己的火炮会更上一个台阶。

    至于后面一系列问题,一步步解决就好。

    晚上,杨承应在公主房里休息。

    公主提起一件令杨承应感到意外的事。

    “我同意汤先生建教堂,完全是因为传教士是西方唯一的读书人,掌握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

    杨承应躺在床上,看着公主映在梳妆镜里的脸道。

    公主坐在梳妆台前,在春桃和春娥的伺候下,取下头上繁多的首饰。

    “可这样百姓会说你‘媚外’,对你的威信有损。”公主担忧道。

    “那要看我怎么处理那些违法的传教士,到时候我不会手软。”

    杨承应满不在乎地说道。

    “朝廷呢?满朝公卿会怎么看你!”

    “只要他们愿意上前线杀敌,我就听他们的。倘若他们办不到,最好闭嘴。”

    “这倒有几分道理。”

    朱徽娴也非常厌恶朝中部分公卿,每天只会夸夸其谈,真要靠他们的时候,一个比一个怂。

    这些年,她跟着杨承应一起生活,看到了很多底层生活,愈发觉得皇族有些做法非常的不对。

    只是她人微言轻,没有开口罢了。

    “那,崔呈秀之事怎么说?”

    朱徽娴起身,朝床走了过来。

    “给太多的钱,让我不好意思不收他。”杨承应轻描淡写地说。

    “纯粹是因为钱?”

    “我毕竟远离朝堂,对朝中情况还是要有所了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