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回 辽东第一人

    第四百二十七回 辽东第一人 (第2/3页)

向金州镇提供粮草。不管多与少,都要加强朝廷的存在。

    三是,加强与蒙古各部落的联系,拱卫辽西侧翼的同时,购买战马,组建骑兵。

    诸多细节商讨下来,反倒让囊中羞涩的崇祯心里非常不踏实。

    更让他害怕的还在后面。

    “臣以金州镇举例,金州军报兵部有营兵四万,其中骑兵七千;标营兵九千,墩军一万二,水师四千,大小战船八十余艘。”

    袁崇焕说道:“他们最低的墩军都能月饷一两四钱,一斛米,四季各一套衣服,标营兵相同。而营兵达到了惊人的每年每人四十两。”

    听得崇祯只犯咳嗽病。

    早就听说金州镇相当有钱,自己也问过兵部,金州军饷银多少。

    由于好久没向金州镇发过一粒米一两银子,无论是户部还是兵部都不知道具体的数字是多少。

    袁崇焕刚才说是从兵部得来的数字,实际上是往兵部脸上抹金。

    四位辅臣也面面相觑,心说,难怪要问万府借钱借粮,原来给士兵这么高的报酬。

    “正因为有这么丰厚的月饷,在宁锦之战的时候,一支部队可以在全副武装的情况下夜行三十公里,对敌人发起偷袭。”

    袁崇焕介绍道:“以少打多,将建虏几千围城士兵打得溃不成军。入城后,又能做到秋毫无犯。”

    崇祯揉了揉眉心,这么多的钱,朝廷开支不起。

    “当然不是要关宁军和金州军一样的待遇。”

    袁崇焕话锋一转:“但臣到户部询问,得知每年拨宁锦前线的钱,缺额多达一百二十万两。长此以往对军心不利,请皇上对钱粮、饷银问题给予支持。”

    军费不只是个人的月饷,还有器械的铸造,城池的维护和修建等等。

    从山海关到锦州前线,大小城池、边堡等不少,都需要花钱。

    说每年缺额一百二十万两,事实上已经是很低的数字。

    崇祯咽了下口水,郑重表示:“朕会鼎力支持关宁饷银,绝不|拖欠。”说罢,向高起潜使了个眼色。

    高起潜昂声道:“陛下有旨,宣户部侍郎王家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