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回 入犯蓟镇

    第四百三十九回 入犯蓟镇 (第1/3页)

    “大帅,我们以往的做法都是先养民,后做事。”

    宁完我严肃地说道:“这次不行,为了海州城的防守,也为了不让细作渗透,必须采取严厉措施。”

    “什么措施?”杨承应有种不好的预感。

    “第一,凡是逃奔来的百姓都立刻编户,划定居住区域;第二,青壮一律编入筑城的大军中,且不许乱跑;第三,大军集结起来,预防有人趁机搞事。”

    天寒地冻,宁完我这三条无疑是在将饿疯了的百姓逼上另一条路。

    那条路可能造成的死亡,却避免了日后的巨大隐患。

    因为你“养”着,不容分辨清楚谁是奸细,谁是真的百姓。

    只有做工中,才能做到这件事。

    杨承应听罢,站起身,走到窗前,眺望着远方。

    这一刻,他仿佛又回来了那天,听闻饥民围攻金州城,需要下决断。

    不知不觉的出了神。

    等他回过神来,却发现不知何时,尚可喜等金州军诸将都已进了屋。

    他们安静的等着。

    “可喜,我有件事告诉你。”

    杨承应做出决断:“我军敞开了接纳饥民,但是你组织人手将他们编户,然后将其中的青壮抽出来,修建城墙。”

    尚可喜愣了一下,还是道:“是,属下明白了。”

    “诸位,等待我们的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

    杨承应鼓励麾下将领,“但我们堂堂七尺男儿,何惧挑战!”

    “我等听大帅号令,万死不辞!”

    诸将抱拳齐声道。

    就在杨承应准备接纳饥民的时候,皇太极已率大军于二十四日进军到老河,即滦河右岸支流柳河。

    这里距明朝长城防线,只有两日的路程。

    然而,蓟镇没有把谢尚政临走前的提醒当一回事,不派哨探或夜不收探查。

    毕竟没钱嘛。

    皇太极已经磨刀霍霍,准备对明朝作战。

    他为了严肃军纪,也为了方便进入全是汉人的地界作战,颁布了“七个不准,三个斩首,六个打鞭子”的军纪。

    “此次伐明,既蒙天眷佑,只有对抗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