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一回 真够闲的

    第五百零一回 真够闲的 (第2/3页)

兵自重吗?”

    许誉卿威胁道。

    “我说过,别把心思放在我身上,你们应该赶紧整顿蓟镇防务。”

    杨承应不正面回答,“我是征东总兵官,可不是督师。”

    许誉卿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在一旁看着的张存仁,真心替杨帅捏一把汗,“大帅,您这样说话,会得罪朝廷御史。他要是在陛下面前胡说八道,该怎么办?”

    “我现在趴在地上做狗,都不会获得这些人的谅解。”

    杨承应毫不在乎地说道,“与其那样,还不如活得潇洒自在一些。”

    张存仁心中虽有忧虑,不过想到大帅身边有侍卫,又有亲军营,也就放心了。

    “对了,海州情况如何?”杨承应问。

    时间紧迫,巡察地点又多,他没时间前往海州。

    “尙将军组织百姓加固城池,城内积蓄粮草。”

    张存仁飞快地把海州的情况说了一遍。

    虽然皇太极把阿敏圈禁,还定下了稳定耕农的国策,但情况没有得到好转。

    还有不少百姓,偷偷地跑到海州。

    这些百姓,都被尚可喜送到盖州,再经过盖州到广宁,在那里划分耕种地区。

    至于海州城,则被尚可喜打造成了新的镇虏城。

    城上有大小火炮七十门,按射击交叉摆放。

    并且建立督察队,审查来往百姓,防止军情泄露。

    粮仓和弹药库都派重兵把守,寻常人无法靠近。

    历史上,大凌河之战就是由于督抚不和,导致大凌河城内粮草不足。

    而督师孙承宗又急于决战,最终在长山一战葬送上万精锐。

    大凌河城又投降上万,和一大批训练有素的中层将领。

    这个历史教训,杨承应决不允许出现。

    “我要走了,你派人代我告诉尙将军一声。”

    杨承应叮嘱道:“就说,鞑子极有可能在不久之后南下攻打海州,让他小心在意这件事。”

    “大帅,如果他问我军如何应对呢?”

    张存仁说道:“我军刚经历过一场大战继续修养,恐怕无力进攻。”

    “就是有这个能力也不行。”

    杨承应说道:“新兵需要时间训练,老兵也在退伍。关宁军尚未整编,都不适合我军进攻。”

    情况如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