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回 袁崇焕之死

    第五百零二回 袁崇焕之死 (第2/3页)

给后金,他们拿来的兵打蓟镇。

    证人是梁廷栋本人,理由是自己因为发现了这个大秘密才被袁崇焕从兵备道任上赶走的。

    三是,袁崇焕讹诈杨承应白银一百五十万,而不是谣言的二百万。目的,自然是削弱杨承应的实力。

    证人是追随朱梅到马世龙麾下,前关宁军将领谢尚政。

    在“证据”充足的情况下,他们再把目标对准内阁的钱龙锡。说他勾结边将,图谋不轨。

    崇祯震怒,下令锦衣卫逮捕钱龙锡,并指派北镇抚司审查袁崇焕卖国一案。

    消息被杨承应得知,还在镇虏城的他,上疏崇祯皇帝,赦免袁崇焕。

    阁臣成基命也连续上疏朝廷,求崇祯赦免袁崇焕。

    崇祯一律不许。

    于是,和当年冤杀于谦时候一样,被收买和自身利益受损的锦衣卫捏造了大量的供词,强迫袁崇焕画押。

    最后呈送崇祯。

    崇祯再三查阅后,把供词中“谋叛欺君”和“引敌胁和”划掉,不予采纳。

    “陛下……”

    瞧见崇祯划掉这两项“重罪”,王承恩怕皇帝是一时失误,小心提醒。

    崇祯正在写字,闻言手不由得轻轻抖了一下,但是很快恢复了正常,不咸不淡的问道:“怎么了?”

    “奴才,没事。”王承恩很懊悔自己出这一声。

    “狗奴才,你自以为聪明。”

    崇祯放下手中的笔,说道:“广渠门一战,朕得到奏报,袁崇焕差点被射成了刺猬,他怎么会谋叛欺君呢。”

    “那,陛下……”

    “你是想说,朕为什么不从轻发落?”

    “奴才不敢。”

    “哼!朕放了他,天下人都会以为朕是昏君。”

    听到这话,王承恩心里是真害怕了。

    都怪自己该死的“良心”,多这一句嘴干什么。

    崇祯起身,走出几步,回头看到“九思”的匾额。

    良久,他才道:“丁卯之变已平定,关宁军也已被杨承应收入囊中。即便再得到关宁军,辽西也无多大作用。

    关宁军多辽人,长期镇守蓟镇,也一定会出乱子。

    既然没有了关宁军,要袁崇焕有何用。”

    王承恩把头压得很低,只当自己一句话都没听见。

    次日早朝,崇祯命王承恩宣读圣旨:

    袁崇焕付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