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回 外交

    第五百三十回 外交 (第2/3页)

的部下捋了一遍,发现没有比宁完我更合适从事外交工作。

    随着实力的进一步增强,与蒙古各部落,李朝,倭国,以及葡萄牙等势力,都免不了要打交道。

    这点需要提前准备。

    “你也不要急着离开,等何斌来了,你们和我一起面见了李朝和倭国使者,再一起离开不迟。”

    杨承应说道。

    “怎么?你真打算让何斌出任你这个‘银号行长’啊!”

    宁完我半开玩笑地说道。

    “当然!”杨承应道,“何斌有语言天赋,以后在旅顺港和很多外商打交道,这是一项长处。”

    “好吧。大帅用人果然是不拘一格,令人赞叹。”

    “你少挖苦我啦。”

    两人都笑了起来。

    由于舍不得大片牧场,很多蒙古的牧民回到了原来的地方。

    这些牧民都靠近辽东镇的边界。

    有鉴于此,杨承应在高台堡开设榷场,允许他们前来互市。

    这些事情都有报给朝廷,批不批他不管,走个形式而已。

    让崇祯越发恼火。

    他感觉,辽东镇已经开始完全不受自己的控制。

    杨承应以文馆的形式,和借着恢复太祖皇帝的旧制,已经在辽西和辽南重建了衙门。

    这些大大小小的衙门,以及对主要资源的掌控,事实上演变成了和后金类似的政权。

    只是杨承应做的比后金隐蔽,还深得饱经战火蹂躏的各阶层百姓的心。

    “陛下,高起潜的邸报送来了。”

    王承恩瞧崇祯脸色难看,小心翼翼的说道。

    “哦。”崇祯揉了揉额头,“邸报上说什么?”

    “上面说,已经解了莱州之围。士兵休整后,向登州进发。”

    王承恩恭敬的说道:“另外,辽东水师也已经屯兵旅顺港,准备堵叛军的海上退路。”

    “哎!不用猜都知道,这都是辽东军的功劳。”

    崇祯叹了口气道:“没这支军队,不可能这么快解围莱州。”

    王承恩没回答,就是默认。

    “领军主将是谁?”崇祯忽然有了个想法。

    “孟乔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