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三回 设计第二届运动会

    第五百三十三回 设计第二届运动会 (第1/3页)

    杨承应收到信的时候,正与何可纲在宁远城外,干农活。

    这里绝大部分是退伍下来的前关宁军士兵。

    他们大多因为年龄问题,领了一笔丰厚的退伍金后,与家人在这一带得到农田并耕作。

    杨承应也参与其中,和何可纲等人一起劳作到中午。

    烈日当空,他们便到树下躲着,脱下外套,只穿着内衬,摇着扇子,歇息一会儿。

    等太阳西垂,温度降低一点,再出来干活。

    这时候,书信送到。

    杨承应一边摇着扇子,一边看完书信。

    “何将军,你怎么看这件事?”他把信递给何可纲。

    何可纲粗略的看了一遍,应道:“大帅,孟将军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如果我军不招降这批叛军,他们就会死于刀下。

    如果招降了,他们之中对当地百姓祸害很厉害,会招致当地百姓的反感。

    还有,如果不加以整顿,这些自由自在惯了的,受不了我军的军纪,极可能祸害地方。”

    “是啊。如果我们过分包庇,会失去了山东民心。如果我们过分严惩,又可能会引起第二次哗变。”

    杨承应摇着扇子,思索着该怎么解决这个难题。

    何可纲把书信递给苏小敬。

    苏小敬看过以后,也没有好办法。

    “有了!”杨承应笑道,“我们可以开会,把俘虏按队分成无数个小队,开大会,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

    何可纲和苏小敬面面相觑,不太懂话里的意思。

    “首先,我们要把叛军中最穷凶极恶之徒拉出来。当着山东百姓的面,数落罪状,斩首示众。”

    杨承应说道:“对于次一等的,予以枷号示众。再次一点的要批评教育,准许戴罪立功。

    没干坏事,反而干了好事的,要予以嘉奖。

    对于被裹挟,但没有沾血的,可以允许他退伍,有家眷的携家眷,到辽西当个平头百姓。”

    何可纲和苏小敬等人听懂了,这叫赏罚分明,整肃军纪。

    “留下的士兵要诉苦,允许他们把自己的遭遇说出来,安抚他们的情绪。”

    杨承应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