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回 围城

    第五百五十回 围城 (第2/3页)

,还是饶了我吧。”

    “哈哈哈……杨巡抚谦虚了。”

    杨承应把弓放回原处,接过侍卫递来的狼牙箭,插回箭囊。

    这是打算收工。

    “杨帅,还有这么多鹿,干嘛不打了?”杨嗣昌问。

    “够了就行,没必要大肆杀戮。”

    杨承应话里有话。

    “这倒也是。既然赢得了战争,就没必要赶尽杀绝,何况也杀不绝。”

    杨嗣昌捋须笑道。

    他认为杨承应指的是两万俘虏。

    大战一结束,杨嗣昌认为应该把这两万俘虏诛其首领,再打散收编到各个部队。

    杨承应却不同意,而是直接按照师的编制,对其进行就地招呼和整编,分成了新二师和新三师。

    亲兵出身的沈志祥和祖泽远,暂时担任师长。

    为减轻后勤压力,两个师到盖州接受训练和教导。

    负责教导的孔有性和尚可进,已经去了盖州。

    后续人选,杨承应还在斟酌中。

    “有一件事,我始终想不明白。”

    杨嗣昌一边骑马,一边问道:“不知杨帅可否告知?”

    “杨巡抚请问,能回答的我一定不瞒着。”

    杨承应留了后手。

    “为什么不直接攻打鞍山城,要这样煞费苦心的围困?”

    杨嗣昌早已习惯,没有半点不悦,反而觉得该这样。

    “杨巡抚莫非忘了崇祯元年的事?”

    杨承应这次很爽快的答道:“我军一旦撤走,皇太极为了缓解内部矛盾,就会毫不犹豫的率军走蓟镇,入犯京师。”

    杨嗣昌一怔,自己还真没想到这点。

    “我军虽多,以步兵为主。”

    杨承应继续解释:“况且我虽不主管蓟辽,头上却有个提督辽东一切军务的头衔。出了事,总算我头上。”

    “这倒也是。丢城失地乃是大罪,”

    杨嗣昌深以为然。

    他的父亲杨鹤,接替武之望做了大明总督三边军务,对付以神一魁、王嘉胤为首的贼兵。

    父亲是啥材料,他当儿子再清楚不过。

    所以为父亲的命运深感担忧。

    “另一方面,我也要借着机会扩大战果。”

    杨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