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三回 两手准备

    第五百五十三回 两手准备 (第2/3页)

   杨嗣昌往手心哈了口气,说道:“鞑子一直不出兵救援鞍山,在打什么算盘?”

    “要么城里的人不重要,要么还没组织好人手。”

    杨承应淡淡的说道:“要么……他已经有了新的对策。”

    两人沿着崎岖的山路,一路留下长长的脚印。

    “新的对策?”

    杨嗣昌心头一惊,仔细一想后,更加吃惊:“莫非是要绕道蓟镇,逼杨帅收兵救援蓟镇?”

    “很可能是这样的。”

    杨承应笑道:“如果不是,我还真想不到更合适的办法。”

    “蓟镇防御空虚,恐怕难以抵挡。到时候,还得杨帅撤军救援。”

    “哎,我一直在想个很重要的问题。杨巡抚也在,替我琢磨琢磨。”

    “什么问题?如果敌人只是佯攻,朝廷却明令我必须撤军,我该怎么办?”

    “这个嘛……”

    杨嗣昌回答不上来。

    作为朝廷的忠臣,他自然是觉得要遵从旨意。

    但是看现实的情况,继续围城才是上策。

    如果能迫降成功,对于后金的士气民心是一次沉重打击。

    “哎!我人微言轻,没办法替将军说上话。”

    杨嗣昌耍起滑头:“圣旨还没到,是撤是继续围城,全凭杨帅自己决断。”

    “哈哈……我围城,旨在围点打援,或者是使敌人不敢入犯京畿。”

    杨承应伫立在天地间,望着一片茫茫:“如果敌人真的佯攻蓟镇,那我也没有留着鞍山城的必要!”

    杨嗣昌眉头一拧,猜到了杨承应的心思。

    目的达不到,那就毁了鞍山。

    再干脆利落的撤退,也不违反圣旨。

    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动作迅速,十月二十六日出发,十一月十九日抵达喀喇沁的传统牧场。

    然后,他们就被苏布地察觉到,并且派人告知了广宁的祖大寿。

    祖大寿派人飞马禀报给了杨承应。

    杨承应当即决定,攻城。

    各营所有的大炮和小炮都推出来,打算对鞍山城实施三天的炮火进攻。

    第四天,各营再根据自己所在方位攻城。

    一举拿下鞍山城,再撤退。

    通过哨骑,得知辽东军在进行炮火准备。

    皇太极有些着急,救还是不救?再次摆上台面。

    “如果我们不救,鞍山城被攻破是早晚的事。”

    萨哈廉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