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五回 真正的舰队

    第六百零五回 真正的舰队 (第2/3页)

西方入侵者,维护我们的海上贸易路线。”

    “西方入侵者,就是那些红毛夷人?他们不是做生意吗?”

    郑芝龙冷笑一声:“打不过你,自然好好做生意。”

    “原来如此。”黄宗羲秒懂。

    杨承应还在欣赏战舰。

    说起来,大舰巨炮时代,东西方海上差距一开始并没有拉大。

    和很多人的印象不同,真正衰落的开始是在郑家覆灭。

    清廷一方面没有海上强敌,另一方面遭遇噶尔丹的挑战,注意力转到了西北。

    一支庞大的水师,渐渐的没落。

    “你一共建造了几艘这样的战舰?”杨承应问。

    “六艘。”耿仲明回答。

    “什么?六艘!”

    杨承应急得直跺脚,“你们是不是把我的木材都霍霍了。”

    木材要晾干十年时间,建造的战舰能管几十年。

    如果走捷径——用火烤干木材,只管几年就废了。

    听到建造六艘,杨承应本能的认为他们把他晾了八年的木材都用了。

    “没有。经略您误会了。”

    耿仲明摇摇头,对杨承应解释道:“自从郑将军来后,我们改变了思路。

    我们直接从福建、湖广、南洋等地买适合造船的木头。

    不止买木材,还有火炮。”

    “嗯?对呀,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杨承应一拍额头。

    英格兰之所以称雄海洋,他的木材从何而来,还不是从美洲等地砍来的!

    “这也不怪经略,以前经略和南洋不熟,想买木头,别人也未必肯卖。”

    郑芝龙给了台阶下,“自从义父去世,颜二叔也去世,他们的部下才来投靠。我们才连接南洋海上贸易,购买木材。”

    “一官,不用替我解释,以前是我轴了。”

    杨承应摆了摆手。

    “六艘战舰,有多少门炮?”黄宗羲插话问道。

    “每艘船配备五十四门大炮,二十二门11斤炮,二十二门6斤炮,十门4斤炮。”

    郑芝龙回答道:“这些炮是根据炮弹重量命令,西方人一般用磅称呼,一磅约等于0.9斤。”

    黄宗羲听着听着,眼睛睁大了。

    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