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五回 以小窥大

    第七百三十五回 以小窥大 (第2/3页)

时日?”

    “回大王的话,今年雪大,竟下了好几尺深的雪。原本雪天走路还算好,不想忽然化了雪,路上行走艰难,耽搁了一些日子。”

    郭泰宁回道:“走了一个月零八日,终于到了沈阳。”

    “出了山海关有没有遇到驿站歇脚和吃饭?”

    杨承应又问道。

    “有,每隔二十里有个驿站。每隔十里有急递铺,吃饭和住宿都很方便。”

    郭泰宁笑着说道。

    “也就是说,你这一路上消耗其实不算大。”

    杨承应板着脸问道:“那么,为什么单子上的粮食少了许多!”

    像这种给公主送的队伍,在驿站可以得到免费吃喝。

    消耗的粮食,都算在杨承应的头上。

    而且,李国英曾经去过公主府的几座庄园,发现庄稼长势喜人。

    怎么会一下子变了样。

    郭泰宁忙上前两步,禀报:“大王,今年年成着实奇怪。九月里竟下起了大雪,连人带房并牲口粮食,打伤了不少。”

    “你没有说谎?”杨承应诈他一诈。

    “草民怎敢在大王面前说谎,事实确实如此。”

    郭泰宁说道:“大王有所不知,不只是公主名下的庄子,就连勋贵名下的庄子也是如此。”

    “连你们都这样,那没有土地的老百姓,该如何度日?”

    杨承应感叹道。

    “唉,谁说不是呢。”郭泰宁道,“据说朝廷向勋贵们摊派剿贼的银两,勋贵们一个个哭穷。

    有的勋贵甚至买了穷人的衣服穿在身上,一时间,京城内外遍地都是乞丐。”

    杨承应听了,差点笑破肚皮。

    当初李国英奉他的命令,前往京城收银子,就遇到这桩事。

    据说作为国丈的周奎,竟然只拿出五千两银子,事后周皇后私下还给了周奎三千两。

    实际上,杨承应曾经派游士浑查过,周奎光在京城的窖藏的银两至少五十六万。

    真乃国之蛀虫。

    “你先下去好好休息,有事我再叫你。”

    杨承应打发走了郭泰宁,又命人把范文程请来。

    范文程来之前,杨承应对高起潜道:“高公公,你也算是个有才干的人,朝廷你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