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一回 制定计划

    第七百七十一回 制定计划 (第3/3页)

头脑笨得很,请再给属下一点时间。”

    王辅臣赶紧收敛笑容。

    杨承应问道:“曹变蛟呢!”

    “他去拿刀了,准备把熊破开割肉吃。”王辅臣回答。

    “这件事交给炊事兵,你去把曹变蛟叫来,跟我出去。”

    杨承应板着脸说。

    “是。”王辅臣不敢怠慢,拔腿就跑。

    有人早瞧王辅臣的枪眼红,趁他走开,对杨承应道:“大王,他的枪真攒劲,俺们什么时候也能有一把。”

    这士兵一出声,其他士兵纷纷附和。

    他们以前推崇骑射,但看到王辅臣手中的枪,立刻改了主意。

    并且他们惊奇的发现,王辅臣开枪的时候,黑烟很少。

    于是纷纷在想,不愧是大王的侍卫,配备的枪就是好啊。

    这一想,心就痒痒了。

    杨承应笑道:“这支枪是试验品,数量不多。将来,还有威力更大的枪,到那时装备给你们使用。”

    “好嘞。”人人脸上充满了期待。

    重科研,轻装备,这一原则是杨承应前世学到的重要经验。

    辽东军中目前配备的火器,仍然以鸟铳为主,外加部分燧发枪和击发枪。

    骑兵小部分装备的是短管燧发枪,在缠斗时进行火力压制。

    这次出来,骑兵背上背的就是短管燧发枪。

    用的是黑火药,量大管饱。

    绰尔济的伴当在火器面前,由于没有甲胄,直接被打崩了。

    一方面是因为财力的原因,在没有稳定的保养情况下,大量生产只会造成浪费。

    光一个枪管生锈的问题,都足以让很多人头疼。

    另一方面,随着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基础工业技术的发展。达到一战水平的后装枪,才是装备生产的重头戏。

    最关键的,还是子弹问题。

    金属弹壳定装弹,技术上还达不到,得再等一等。

    等到更好的钢铁铜等材料出来,再进行研制。

    正想着,曹变蛟和王辅臣来了。

    他们扛着枪,出现在杨承应面前。

    “多铎,索尼,随我到河边走一走。”

    “是。”“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