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七回 存不忘亡

    第八百一十七回 存不忘亡 (第1/3页)

    “没什么不妥!”

    杨承应摆了摆手,“它时刻无声的提醒着我们,‘存不忘亡,安必虑危’这一深刻的道理。”

    历史上,就在明廷还在向衰落的葡萄牙购买劣等铜炮的时候,皇太极已经铸造出铁制红夷大炮。

    有了红夷大炮,成功实现了后金三段线战术。

    先用乌真超哈猛轰,再用巴牙喇步兵冲,八旗骑兵和蒙古骑兵从侧翼包抄。

    只想一想就觉得教育意义很大。

    展厅按时间分,金州初期,金州镇时期,辽南四卫时期,辽东镇时期,周王府时期等几个大的板块。

    完美对应了杨承应从天启元年到崇祯九年,各个阶段的情况。

    那些战死沙场,灵位摆放在石鼓寺的将士们,他们生前用过或战斗时穿过的铠甲、腰刀,也都对应着时间,陈列在展柜。

    展柜前,用绳子当警戒线,不许有人触碰。

    走到金国奇展品前,杨承应驻足。

    时间过得真快!

    “大王。”李率泰在身后小声说道,“孔有性到了。”

    杨承应回头,便看到孔有性快步赶来。

    不等他先开口,杨承应便问道:“事情已经办妥了?”

    “已经办妥,大王,臣有罪。”孔有性一个劲儿的作揖。

    杨承应抬手制止:“不知者无罪,你也是初次接触,对于这些事情还不了解。”

    说完,他一边欣赏展品,一边问孔有性:“江南织造作坊,建设进行得如何?”

    “臣去年派曹三喜的儿子曹玉蕃,南下到苏州、杭州、嘉兴、湖州等地购买织机,招募织工。”

    孔有性马上回归状态:“目前,每地绸机已有一万三千余张,储存的丝绸多达三十万匹。”

    “很好。”杨承应点点头。

    随着倭国幕府统治越来越稳固,对外开放的程度也越来越低。

    很多大小名开始对本国的丝织品不感兴趣,而是对唐船运来的丝织品感兴趣。

    贵族老爷们的兴趣,直观反映在生丝的进口上。

    杨承应敏锐的把握这一点,派人提前到江南就近建造作坊,把生丝变成丝织品。

    以后,生丝的进口量会大幅减少,取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