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八回 速成班

    第八百一十八回 速成班 (第2/3页)

等地售卖。

    等通往辽西的铁路开通,就更方便了。

    “大王,臣有一个不合适的建议,大王听一听可以吗?”

    吴孔休谨慎地说道。

    “当然可以。”

    杨承应笑着说道:“如果不是因为这个,你还见不到我呢。”

    时刻倾听来自民间的声音,有助于做出更好的决策。

    不管他说的到底对不对,苍天不会因为几句话而掉下来。

    “大王训练海军,一百余艘主力战舰,气势恢宏。”

    吴孔休说道:“仰赖大王的虎威,海面上平静了许多。连西洋的红毛番都老实了许多……”

    “停!有话说话,奉承的话说给爱听的人吧。”

    杨承应赶忙抬手制止:“我可忙得很,没闲工夫听你瞎叨叨。”

    “那臣长话短说。”

    吴孔休意识到自己拍到马蹄子上,忙改口道:“臣以为,海军除了打跑海盗、红毛番,也应该赚钱。”

    “你什么意思?”杨承应盯着他。

    “臣不是说,允许海军经商,而是说水师学堂可以培养一些海上人才,谁需要就给谁培养。”

    吴孔休建议道:“培养的学费,由需要的人自己出。”

    杨承应一听,这不类似于二十一世纪的公司,花钱给内部人员进行培训嘛。

    有点意思。

    “你怎么会有这个建议?”杨承应问道,“我记得闽浙一带有不少下海的人,朝廷可阻止不了他们。”

    “俗话说得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吴孔休说道:“没有水师学堂和军队退下来的水手、士兵,臣等还不觉得。有了之后,忽然发现还得是他们。

    可是大王治下,每一个水兵退下来要七年之久,退下来之后又大多在远洋贸易商会待着,一将难求啊。”

    拟定大周律的时候,本来想把陆军和海军都设为五年,但是大量退伍的士兵,如果不安置妥当会造成社会问题。

    最终两军都是七年服役,退下来后再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到地方工作。

    不过,杨承应又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

    普通学生从大学堂分配出来,可以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