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八回 编练新军

    第八百二十八回 编练新军 (第2/3页)

可喜:“你听说戚家军吗?”

    “如雷贯耳!”尚可喜竖起大拇指。

    “戚少保的《纪效新书》,你也一定看过?”

    杨承应继续问。

    “当然,臣的必读书籍。”

    尚可喜好像突然开窍了:“大王是想让臣按照纪效新书,招募闽浙一带的乡勇,训练出一支适合南国作战的部队。”

    “没错!自古以来,水土不服是个大问题。”

    杨承应说道:“我军多北方士卒,战马也是北方马,太靠南容易多生疾病,不利于作战。”

    三国时期,曹操赤壁兵败,据说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水土不服。

    明末,多铎率军南征。之所以依靠江北四镇的明军,也是因为战马大多病倒,不适合继续往南作战。

    江南多雨,河道纵横,西部又多山,不利于骑兵长时间作战。

    因此,培养一支适合在南方作战的部队十分重要。

    这和培养索伦人的原因一样。

    “不过,你不能照搬我的治军经验,要因地制宜。”

    杨承应说道:“武器方面,也要根据情况,及时做出调整。人数在一个师左右,前期不用那么快组建,以开发为主。”

    “具体情况,臣要到了当地,细细了解之后才知道。”

    尚可喜思忖:“请大王给我一个军的编制,人数自由变更,总之不会给您带来太大的钱财压力。”

    杨承应正要开口,就见郑芝凤和施琅一前一后的上了车。

    两人都没说啥。

    杨承应微微一笑,对尚可喜道:“可以。这是应该的,两地相隔何止千里,书信往来十分困难,如果过于死板,那也不会选你在鸡笼岛待着。”

    “臣谢大王的信任。”

    尚可喜抱拳,接着话锋一转:“请大王答应臣一个要求。”

    “你说。”

    “江南多阴雨,对一般的火器施展极为不利。已经着手生产的零九式武威步枪,能不能优先拨给臣一批。”

    零九是年份,指的是崇祯九年,即1635年,也就是今年。

    武威是杨承应凭借当时技术,仿制恩菲尔德p1853火帽击发步枪后取的名字。

    正如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