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四回 入京密报

    第八百六十四回 入京密报 (第3/3页)

  崇祯小声吩咐。

    曹化淳除了是崇祯身边的太监,还兼着东厂厂督的位子。

    「奴才一定把消息传得天下人皆知,只是……官员们似乎都在密谋要一起上奏皇爷……」

    崇祯一抬手,不让曹化淳把话继续说下去。

    曹化淳立刻闭嘴。

    崇祯站起来,在暖阁里来回踱了片刻。

    说实话,直接抓人,的确是一个擒贼先擒王的好办法。

    不过有袁崇焕的前车之鉴,崇祯不敢再尝试。

    上一次,虽然勉强压了下去。但以何可纲为首的大部分关宁军,彻底跟了杨承应。

    直接导致朝廷少了一支可用的力量。

    留在山海关的关宁军,近些年都被抽调到各地镇压贼军,战绩一直不错。

    这让崇祯不禁在想,如果关宁军都在麾下,是不是情况会比现在更好呢。

    然后停下脚步,崇祯用低沉的声音吩咐:

    「东厂和锦衣卫要保护好他的安全,绝对不能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出一点事,否则我的计划全泡汤了。」

    「圣上叮嘱,奴才全都谨记在心。」曹化淳赶忙表忠心。

    「杨承应这次进京,带了多少人?」

    崇祯忽然想起一件事,赶忙问道。

    「据奴才估算,大概有一万人。」曹化淳回答。

    「这么多!」崇祯怔了一下,「兵部知道此事吗?为什么不报!」

    「据说杨承应早已报给了兵部,军队会在城外驻扎。」

    「岂有此理,陈新甲要干什么!」

    崇祯怒了。.

    陈新甲受杨嗣昌举荐,擢升兵部右侍郎,后升任兵部尚书。

    成为继弘治年间的工部尚书之后,以举人身份做到尚书的第一人。

    陈新甲还有一面,那就是很会巴结宫内的宦官。

    其中就包括曹化淳。

    听出崇祯怒意,曹化淳道:「其实此事,奴才也知晓。杨承应进京面圣,不可能不带甲兵。

    如果不许他带甲兵进京,则事情难成。若是公开同意,则是公然违反了朝廷法度。

    奴才与陈新甲商议,由兵部将此事按下。他日若是有人提起,陛下只管把责任推到陈新甲的身上。」

    经过曹化淳的一张巧嘴,陈新甲反而成了大大的忠臣。

    崇祯听罢,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