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二回 劝说

    第九百二十二回 劝说 (第2/3页)

    火药,目前以黑火药为主,黄火药也在大规模生产。

    另外还有无烟火药,但一般是库存。

    平常训练都用黑火药加米涅弹。

    来到靶场,杨承应拿着一杆零九式步枪,当着卢象升的面,演示装填弹药,然后射击。

    砰的一声,一击命中。

    卢象升一惊,问道:「这枪在辽东军装备多少?」

    杨承应道:「每人都有。上面刻有编号,领取时登记造册,谁弄丢了治谁的罪。」

    「难怪你以极小的代价纵横漠北,原因都在这里。」卢象升无法想象出当时的场景,但根据枪支射击距离猜到。

    一支传统的骑兵,从出现在视野开始,一直遭受着这种枪的打击。

    甚至说,没有进入视野就遭到大炮打击。

    那么如果不及时撤退,离全军覆没不远了。

    「枪支的好坏只是一部分,最重要的是打造枪支的材料过硬。否则就会出现一种情况,由于质量不佳,只能在开炮前祈祷或是算卦。」

    杨承应把枪支交给身边的人,对卢象升说道。

    「是这么个道理。」卢象升听着,心里也在猜测着,杨承应说这番话的目的。

    「可是一般的乡绅不会看到这个,他

    们只会盯着土地。他们盘剥土地上的人和物,得到的财物要么再买地,要么资助宗族子弟在朝中当大官,避开朝廷的赋税。从来没有想过,拿着钱财做这些事!」

    「杨经略这话有失公允,就算有人有心做这些事,朝廷……」卢象升忽然住了嘴。

    士农工商,是太祖定下的规矩。

    其中,商虽是最低等,却也是最有钱的一类。

    当然仅止于官商一体的那类人。

    其余的商人,日子就过得很苦逼。

    明清时期有一个段子,有个人开了家豆腐坊,每日辛勤劳作,赚到一些钱,扩大了规模。

    却也引来了官吏的注意,从此那人遭了大霉,今日你来勒索,明日他来敲诈,把好好的豆腐坊弄没了。

    所谓资本主义的萌芽,到了明清就变成了贪官污吏的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收合适的税,听最少的鹅叫,一直是赋税的奥秘。

    很显然,明无法做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