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一回 要做贤王

    第九百三十一回 要做贤王 (第2/3页)

服于大王的蒙古贵族们沉默而冷场,绝对不是好事。

    吴克善躬身施了一礼,问道:「不知殿下在会上宣布什么?臣提前知道,才好有所准备。」

    杨承应拿起桌案上的一本厚厚的书,说道:「这是我结合蒙古大扎撒令和大周律,由文馆学士花费数月时间拟定的法典。」

    一听到「法典」两个字,他们就知道要坏事了。

    他们早听说,前不久大王在漠北制定了一部法典,规范漠北蒙古和卫拉特蒙古。

    「这部法典你们拿回去仔细阅读,我只说其中最重要的几条。」

    杨承应继续说道:「第一,贵族和属民游牧所得***分,贵族得利中再分二分给节制之衙门。」

    吴克善本来有点犯困,瞬间醒了大半:「殿……殿下,属民皆是臣等所有,是祖上传下来的。属民游牧所得理应都归臣等。至于上缴管辖臣等的衙门二分利,这倒是合情合理。」

    「那是以前,现在为了推行‘贤王政治,这是必须举措。」

    杨承应说话的口气不容争辩,「放牧所需马牛羊骆驼等物,则由理藩院根据你部上报属民的数目,花钱从你们手中赎买。

    再由协领统一登记造册,然后发给属民放牧,年末算账,并且一年一算。」

    上次是「买人」,这次是「买物」。

    通过「赎买」的方式,变相的把属民从蒙古贵族

    们名下,转变成王府名下。

    「可是……殿下!臣……」吴克善有些着急,都不知道该怎么组织自己的语言。

    杨承应劝道:「事情有正反两面,你们只看到不好之处,却没有看到好的一面。

    牧民发现有财产属于自己,只会更加积极的放牧,而不用你们拿着鞭子在后面逼迫他们。

    另外,你们还能得到购买牛羊等物的钱财。并且马牛羊都由理藩院统一收购,不愁没有出路。」

    尽管杨承应从经济角度分析,三人还是不约而同的想到杨承应是在变相削他们的权。

    「殿下既然这样说,臣等接受便是。」

    吴克善稍微一想,就放弃了争辩的想法。

    这个世道,谁拳头大谁有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