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六回 庙号之争

    第九百九十六回 庙号之争 (第1/3页)

    八月十一日,也就是洪承畴入驻大同的次日。

    洪承畴的奏本还没到。

    杨承应在被大火焚毁的皇极殿前,召见在京前明旧臣。

    李自成离京的时候,因为非常的混乱,不知道是谁纵火紫禁城。

    偌大的紫禁城,仅武英殿、建极殿、文华殿、英华殿、南薰殿、四周角楼和皇极门未焚,其余建筑全部被毁。

    杨承应吃住在建极殿,上班在文华殿,崇祯和周皇后、张太后等灵位安置在武英殿。

    南薰殿是放置明朝历代皇帝和历代皇后像的地方,上徽号、册封大典前,阁臣率中书也在这里撰写金宝、金册文。

    英华殿是明朝太后及太妃、太嫔礼佛之地,受伤没死的袁贵妃被安置在这里。

    这也是为什么杨承应催促曹化淳,让他把焚毁较轻的养心殿赶紧修缮完毕。

    不然,朱徽娴她们来了,都没地方住。

    还有一个好处,杨承应每天早起爱晨跑,以前要去沈阳郊外,现在就在紫禁城内狂奔。

    言归正传,杨承应这次召见的旧臣,并非全部都来。

    端门外跪拜的旧臣中,跪了一会儿装昏倒的、装病的,都可以不用来了。

    召见的是一些勉强看得过去,哪怕好多人偷吃自己带来的食物。

    杨承应不是「杀人魔」,借「政治正确」处决一批大蠹虫,如周奎和田弘遇这样的勋贵。

    另外,他是在施展手段,调教这些在崇祯朝人浮于事的家伙。

    让官员中占绝大多数的混子,通过这一道道难关,切实明白新朝以办事能力为提拔原则,以后好好的办差。

    旧臣们可不这么想,他们还沉浸在前日端门外跪地失败中,一个个面色焦躁不安,也有人很害怕。

    都在担心崇祯墓前的事,再度上演。

    他们战战兢兢地走过金水桥,穿过皇极门,来到皇极殿前空地。

    杨承应一身素白,坐在龙椅一侧的椅子上,注视着他们。

    旧臣们跪拜,杨承应坦然接受。

    等他们站起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