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二回 扯皮

    第一千零四十二回 扯皮 (第3/3页)

被潞王打断。

    潞王道:「此事就这么定了。」

    「啊!呃……」马士英没办法了。

    正要散朝,紧急军情邸报,送到了朝堂。

    议事的时候,送这么一份邸报来,非同小可。

    马士英亲自拆开一看,整个人都石化了。

    「怎么?」潞王感觉情况不妙。

    「回王爷,」马士英极力收敛内心的紧张,「前线来报,敌兵已经抵达塘栖。」

    殿内一片哗然。

    塘栖距离杭州只有六十里,仅一日的路程。

    「苏州呢?」潞王忙问。

    「初三,已经丢了。」马士英绝望的回答。

    百官惊悚。

    原来就在马士英因为监国问题、议和问题争论不休的时候,杨承应一刻都没闲着。

    他在南京,着手解决几个大的问题。

    第一是大裁军,目标是投降将领麾下的兵丁,比如赵之龙和各勋贵的兵丁,巡抚名下的标兵等等。

    比如田雄、刘良佐等军头们为了虚张声势,扩编部队数量都非常的庞大。

    这样扩编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找弘光政权索要军饷,杨承应可不惯这个毛病。

    给了一笔遣散费,再通过土地再分配,将这些裁下来的士兵安置在江南江北。

    第二个事情,也是最大的事情,颁布和推行废奴令。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北方和南方出现了巨大的差异,并且这种差异有扩大的情况。

    比如辽东,常年养蛊,压根没有大地主,连中小地主都少。

    后金为了短暂提高战力,一步到位,直接搞奴隶制,旗丁只负责打仗,种地都归奴隶。

    这不算倒退,而是努尔哈赤作为李成梁家丁,深得明军军户的精髓,做出的相应改变。

    朱元璋是设计制度的高手,军户依靠卫所提供农具、耕地、耕牛、种子,集中生产,突破小农经济低下生产力,一个人养活多个人。

    但他的设计的模型,什么都是刚刚好,一旦朝廷发生变动,卫所制度出了问题。

    只是老朱做梦都没想到,带头破坏卫所制度的人,正是他的龙子龙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