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三回 奴变

    第一千零四十三回 奴变 (第2/3页)

,非常隐蔽的享受各种特权,进一步加剧了明朝的财政恶化。

    朱元璋在设计科举制度的同时,还施行荐举制度。却被已经获得利益的士绅们集体抵制,到正统年间愣是举荐不出一个贤良,只得作罢。

    这里还值得一提,很多人把江南逃税避税归咎东林党,其实是不对的。

    东林党当然不干净,但他们集体翻身是在弘光朝廷。

    真正的毒瘤,是来自江南地区、后投入阉党门下的浙党。

    东林党自六君子死后,大部分已经变成挂着东林党名声或有野心但没能力的嘴炮。

    举个例子,要是钱谦益放在天启年间,连阉党下重手的资格都没有。

    二是,江南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的。无论是经济中心南移,还是大航海时代,江南都是获益者。

    加上义学的盛行,教育环境远远优于其他区域,在科举考试中异常生猛,士绅数量突飞猛进。

    大量被重税压垮的自耕农,为了能生存下去,就不得不通过卖身为奴的方法把自己变成士绅的奴隶,也有族内主动投靠,有一个专有名词:投献。

    这些卖身为奴的自耕农,虽然得到士绅庇护,却也遭到了残酷压榨。.

    不过!他们的日子还过得去,至少可能不会饿死。

    这才造成「陕西造反,江南安逸」的假象。

    那为什么陕西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陕西当时啥环境啊,连士绅老爷都可

    能吃不饱的地方,哪给奴仆们吃残羹剩饭。

    基于以上两点原因,造成了江南大面积蓄奴。

    钱谦益门下,就养了上千奴仆。

    张捷是镇江府人,门下也养了数百奴仆。

    所以,他们几个在杨承应这里,必是死路一条。

    上千的奴仆靠赎买,杨承应不得把裤子当了。

    另外,由于明朝统治秩序的崩溃,大量农奴开始起事。

    但是前面说过,底层农奴还能活下去,能活下去谁愿意造反。

    绝大部分造反的人,其实是上层奴仆。他们对内压榨底层,对外裹挟着底层奴隶杀了老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