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陆续展开

    第七十三章 陆续展开 (第1/3页)

    看了礼品枪械,两个人都惊叹做工精良和设计巧妙。和两个工程师签署了严格的保密协议、专利归属协议。安排詹姆斯·卡特利特研究缩短0.30步枪弹,试验2个规格,把2.5吋改2吋和1.5吋看看,找出合适重量的弹头尺寸。给他的方向是口径不变、暂时不考虑缩小弹壳直径,只考虑缩短。

    安排唐纳·希勒研究用0.30步枪弹的新式半自动步枪,给他的方向是抛开美国现在的加兰德步枪的思路,把导气管上置、短行程活塞,在狙击步枪的结构上进行修改,其他问题一起协商解决。把德国图纸给了唐纳·希勒。

    全威力子弹只能做半自动,全自动连发就是机枪了,做出突击步枪是不行的,只能等詹姆斯·卡特利特中间威力弹药成功之后再说了。二战的整个过程都证明了,步兵对射基本不会超过300米,过远了超过了大部分士兵的能力,是没有意义的,何况有有大量的远距离步枪和机枪配合。也证明了日本人搞出来的掷弹筒,用于300米到500米打击武器在中国战场是合用,在这个距离上枪械能够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

    这些是为战争准备的发财产品,在中国抗战中改进和完善,有可能成为二战的主要武器,毕竟代表着枪械的发展方向。还有借口用他们在中国建设工厂,支援国内抗战,一旦抗战爆发,美国的中立法会搞死人的。

    对付日本的微型和轻型坦克,前世抗战时单兵主要是用手榴弹、汽油瓶!凝固汽油可以搞!反坦克榴弹?最经济的应该是步兵反坦克枪,而整个二战也没有一款让认可的反坦克枪。仅仅是强大的后坐力就让步兵失去连续作战能力,直到80年代美国人搞出来的大口径狙击步枪才算基本解决了问题。而他最后选择采用的子弹就是勃朗宁M1921大口径重机枪12.7*99mm弹药,对这种弹药美国人非常熟悉,即便最后做不成超远距离狙击步枪,在300米用子反日本坦克绝对没有问题。

    单兵反坦克当然还是火箭筒最管用,成本问题仍然是大问题,即便是40火箭筒也不是现在中国军队能够承担和接受的。研制是必须的,对付现在的日本坦克,40火箭筒太浪费了,而且一些设计理念也落后了,完全可以做到成本更低一些,性能更好一些。需要再聘请一个工程师,而且能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