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两手准备

    第三十二章:两手准备 (第1/3页)

    到了这日下午的申时二刻,吴兴业派往青县的斥候终于传回了关乎护驾车队下一步行动的关键消息。

    周世显看过之后,脸色当时就阴沉了下来,然后立即召集了麾下的将领,开始主持大军突袭青县,夺船南下的作战会议。

    青县位于冀东平原的东部,土地平坦肥沃,物产丰富,加之东临渤海,北依京津,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而且,大明王朝的经济命脉——大运河就在县域内穿过,这些都使得当地商贾云集,百业俱兴。

    而青县也和大名鼎鼎的沧州一样,古属燕齐,同样的民风醇厚,尚义任侠,在历代薪火相传之下,武风沿袭不衰。

    明末局势动荡,流民义军席卷各地,又有满鞑六次入塞,烧杀抢掠不停,在官兵羸弱,无力保护的情况下,这些民风彪悍地区的不少宗族都选择了结寨自保,组织起了地方武装。

    当然,这样的地方武装都只是乡勇,不要说是火器和甲胄了,除了几个庞大富裕的宗族,大部分人连件称手的兵器都没有,守寨或许还可以,但野战便是连地方明军也打不过了。

    不过,也和农民军一样,随着关内局势的恶化,明廷财政崩溃,不少原本投身军伍的乡民从军队逃离,回到了村寨中,这些地方武装的战斗力也随之迅速提升。

    但问题也就出在了这里,青县当地两个最大的漕帮都已经归顺了不久前入驻青县县城的顺军。

    这也就意味着周世显除了打一仗,把这些敌人消灭干净之外,已经别无选择了。

    毕竟,他需要的是最快速度南下,作为弱势的一方,所谓的收买和谈,风险太大了,也远比一战灭之,夺船南下更要耗时。

    或许是顺军也意识到了青县的重要性,不仅派出了一个县令和护卫的两百士兵,还从河间府府城分派了五百余兵将,加上城中原本留守的明军降兵,还有两大漕帮的寨丁,总兵力接近两千。

    周世显并不是觉得自己麾下的兵马不是这些人的对手,而是担心自己的行动会惊动驻扎在北面静海县的郝摇旗。

    郝摇旗可不是泛泛之辈,麾下兵马更是多达六千,大部分都是精悍的明廷边军出身,其中至少有一千是骑兵,一旦纠缠上,恐怕孙虎,翁大杰,孔涛三人的兵马就得留下来断后了。

    “青县的顺军基本上都集中在县城之内,运河边上的码头只有一个百总的兵马在驻守,剩下的百余人都是两个漕帮的寨丁。”吴兴业顿了顿,然后又接着说道:

    “不过,这些帮众至少有一成披甲,每人基本上都有一件兵器,甚至哨骑还看到了三眼铳。若是打起来,他们守在堡寨之内,恐怕还是有一定战力的。”

    虽然青县的局势已经变得复杂,但周世显和李邦华,薛老二等人商议过后,最终还是打算按原计划行事。

    青县都已经有了顺军进驻,沧州就更不用说了,顺军很显然是因为兵马不足,实行了“抓大放小”的策略,这个时候改走其他的路线,只会更危险。

    整整两千多里的路程,沿途又没有稳定的补给,后面还有追兵,两千多人马想要安然抵达南京,根本不可能。

    除非,周世显能凭借武力夺取青县两大漕帮的漕船和堡寨之中的粮草,由运河南下。

    “那两个堡寨的情况如何,没有火炮的情况下,能不能迅速攻破?”周世显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