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和

    议和 (第1/3页)

    南方的明朝廷正在整顿内部,积极备战,北面的满清朝廷,也同样没有丝毫懈怠。

    且说,满清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特别是如今多尔衮篡权,皇太极的死忠和他并不是一条心。只不过,当前多尔衮携着入关成功的巨大声威,又极大加强了麾下两白旗的实力,两黄旗的人还敢怒不敢言罢了。

    不只是皇太极的死忠,顺治皇帝福临一派,便是阿济格和多铎两个如日中天的亲王,对于多尔衮,也不过是表面上服从罢了。

    只要一有机会,或许他们的脸会变得比谁都要快。

    但两人如今都吃过败仗,阿济格在陕北被李过和高一功利用地形,周旋了数月,损失颇大,不过在之后追击李自成残部的过程中屡战屡胜,挽回了面子。

    而多铎则是在“潼关大战”中击溃了李自成,取得大胜,还迫使其放弃陕西,南逃湖广。但问题是,淮河边上的大战,五万南征大军损失了近两万,其中八旗兵的损失比阿济格在陕北还要大。

    两人也因此被多尔衮功过相抵了,并没能凭借战功掩盖过多尔衮指挥山海关大战,把李自成打出京城的声望。

    不过,清军内部虽然有矛盾,但经过了皇太极那么多年的制度建设,早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政体了。

    在原本的历史上,就算是多尔衮意外身亡,阿济格回京夺权,也不过是最终失败,死了一批亲兵侍卫而已。

    换言之,比起南明小朝廷在原本历史上的各种大军火并,内耗,清军在这方面堪称“完美”。

    上层的争权夺利并不影响到下层的生死,如此就能保证权力交接时期,不会产生过度的内耗了。特别是在角逐天下的时候,这至关重要。

    在这一点上,拥有几千年政治智慧可以学习的那些所谓文官士大夫们,甚至远不如满清这些专营打仗的所谓“野蛮人”。

    当然,现如今的满清,可没有心思内斗,多铎没能攻下江南,多尔衮便无法真正解决大军的补给和供养的问题。

    虽然在击败大顺军的过程中,清军也获得了李自成在京城拷饷的部分财富,同时还把原本已经被顺军卖了一遍的明廷宗室藩王的府宅田地,又收回来卖了一遍。

    但这样还远远不够,或者说并不是长久之计。清军收编了几十万明军降兵,还有八旗要供养,仅仅依靠北方这些饱受灾荒战乱困扰的省份,这两年或许还能支撑得过去,但更长的时间,就得依靠加税了。

    “南边的尼堪,必须要继续打。”

    摄政王王府内,多尔衮倒是直截了当:“不过,得使点巧劲,打他个措手不及。”

    “措手不及?”

    多铎扭头看了一眼阿济格,对方也是一脸迷茫,紧接着问道:“如何措手不及?”

    “那个明国驸马,手段可不小,不是那么能好对付的,一般的计俩,可对付不了他。”多铎冷笑了一声,提醒道。

    “多铎,你该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