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小元霸 第一百五十六章 欲堵不如疏

    第一卷 小元霸 第一百五十六章 欲堵不如疏 (第3/3页)

有何难,等战事结束,陛下论功行赏时,他少不得要上京的。」卫书办显然错会了意,赵拓微笑着摆摆手并未接这个话茬。

    「从重弼他俩的对话里看,好像这个李丹比较倾向对矿乱行抚,而对湖匪用剿。福建那边矿乱最终发展到娄自时那样不可收拾,难道是因为抚得不够、剿得太多?」

    卫书办笑了:「大人,这个问题敝主人和学生也曾探讨。李丹说对矿徒行抚是指饶州的情况适合这样办理,因本地矿山比较分散,各矿规模都不大,有千人就已经算是大矿了。

    但福建不同,那边不仅矿坑彼此临近,且数千人乃至上万人的大矿有多处。是故在饶州采用的手段、方式,在广信府就不一定适用,到了福建更不相同。」

    「原来如此,所以地方官处置应该是因地制宜的?」

    「正是如此。不过李丹所说招抚之后宜尽快立法,依法保护矿工、保障其安全,遏制矿主、矿监势力,这点倒是各地共通的。

    敝主人也说,其实绝大多数矿徒起事,并非闲来无事或者无事生非,其背后都有矿主、矿监过度压榨、欺瞒欺诈的缘故。

    甚至娄贼那样自身就是矿监,手握护矿武装,挑唆矿工与官府作对,骤然起事便能约束数千乃至更多人参与,且依仗势力反复降、叛,恣意妄为。

    李三郎的意思是要通过立法说明对采矿业如何管、谁来管、怎么管、如何监督审计等等。

    在法律中摆明从业者各方分别有哪些权益和义务,要如何遵守法令,违抗者如何处理,矿山有哪些收益可以留给承包的矿主,哪些需上缴。

    这样执法者依法依规做事,地方也容易管理和评判。这些敝主人写有一份心得在此,请大人观看。」说着又拿出第三份札子。

    看那封面上,写着《论矿山管理与监管事》。赵拓不由失笑,开玩笑地问:「还有没有?你干脆一次都给拿出来好啦!」

    卫书办也笑,摇摇头表示没其它的了,并说:

    「李三郎的主要思路,归结起来就是江西地少矿多,将集中在农业上的人口分散到采矿业、冶炼业、运输业是个比较好的办法。

    但对这些新兴行业

    的管理需要加强,不能轻视甚至忽视,那样的地方官一定会因不作为导致矛盾发展、地方糜烂。

    所以要尽快立法,促使地方官员有法可用、可依,有监督和监管的依据……。」赵拓听了频频点头,觉得眼前像是出现一道曙光。

    听卫书办说完,他低头继续看札子,忽然一阵喧哗声从楼下传来,听上去是举子们为某事争论。赵拓虽是皇帝,年轻人心性未减。

    隐约听到有人说:「格物并非坐禅,更与道家无关,你老兄显然是搞错了!」

    他立即想起札子上有李丹对「格物致知」的内容,便起身示意侍卫开了门,并制止了另一名侍卫想要干预众人讨论的举动,

    走到廊道上,站在刚刚好可以向下看到众人头顶的位置,想听得更清楚些。

    「以贤弟来看,程老所谓‘仁者与物浑然天成又如何做解,难道明道先生错了不成?」

    「兄台之意,我等也不必每日读这圣贤书了,每日去格物即可,这岂不是笑话?」又有人说:「难道陛下会因你格物,便赐个进士下来么?」

    「诶,丛喜兄并非此意,刚才的话题明明说不可死读书、读死书,所以才应了‘格物致知这话,兄不可偷换话题。」

    「凤之,我亦知道‘格物致知,但正如躬如所讲,明道先生讲‘将以穷理,将以致用不正是说的要辨明道理?

    所谓理不辩不清,故而我等辩论正是欲有所‘致知也,如何便与那逞口舌之快等同了?」

    「魏丛喜从未阻止过各位辩论,也未说过辩论不可取。在下只是觉得说得多不如做得多,所谓知易行难,正如是也!

    不做任何事,便不知其难处、弊端在哪里,空逞口舌之快。就如那庖丁解牛,看上去唯手熟耳,然自己不动手,又焉知其中奥妙险阻?」

    「哈!难道魏兄事事都要亲历亲为?莫非要吃口饭还需躬耕陇亩,那要农人作甚?」

    「哎,各位、各位,学生以为这个话又偏颇了。君子欲达,其实不必事事亲为,体尝若干即可。魏丛喜的话对,韩会之的话也有道理……。」

    「唉,你邓子期就是会和稀泥!」两边的人都不满意,这和事佬摊开两手无奈地叫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