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共生体的文明

    第八十九章 共生体的文明 (第1/3页)

    与波江人视频交谈后,陈曦坐上虫车前往他们的城市。

    虫车像个超大号毛毛虫,那些纤毛是接收电磁信号的器官。

    客舱在体内,是一种硅合金,很宽敞,很智能,有空调、饮料机等服务设施。

    陈曦尝了尝某种碳基生物能喝的饮料,不算好喝,也不至于难以下咽。

    虫车走地洞,不是现挖的,而是百年基建的成果,蜘蛛网一样的地洞遍布全球。

    波江人的居住地,原先分布在地表的各种地方,丛林、海洋、极地…

    遭到吞食帝国的入侵后,他们就搬到了地下,准备抵抗到底。

    通过虫车,陈曦看出波江文明的生活节奏很慢,因为虫车的移速慢得让人着急。

    “也是,通过生态神经系统,早早就进入了超信息化时代,在哪都可以办公,这环境谁想过快节奏日子?不是纯给自己找不自在?”

    当然,现在是战争时代,大部分地洞都改成了高速电磁列车。

    昼说,虫车是最高接待规格,陈曦尊重波江文明的习俗,也想长长见识。

    他还没做过虫车呢。

    干净的生物内腔中,陈曦快速阅读着波江文明的技术资料与物理学知识。

    很原始,两千多年时间,竟然只发展到了捡起来用的层次,没有深入研究其原理。

    波江人本来的技术路线,是与星球生态共生。

    他们的母星孕育了各种各样、拥有奇特能力的生物,比如说能通过星球磁场进行悬浮移动的蜉蝣生物,这些蜉蝣生物经过长时间的定向培养,有的变成了飞行器,有的变成了果树上长出来的显示器。

    甚至,波江人诞生智慧的那一刻,就通过活着的海螺掌握了电磁波通讯。

    长久以来的安逸生活,让波江人没有深入研究其中秘密,他们只懂得组合和利用,不知道造成这些现象的原理。

    当然,主要还是因为文明历史太短,不然总会有人因兴趣研究这些东西。

    在吞食帝国带来科技前,他们文明的‘科学家’是生物培育师:耗费漫长的时间总结规律,培养特定功能的动物、植物、微生物。

    生物以硅基为主,碳基为辅,所以波江人母星上到处都是半透明水晶质感的东西。

    陈曦问水晶墙中,由蜉蝣生物组成的波江人:“你们的生物技术发展到极限了吧?”

    一种另类的投影方式,只投影出了一个波江人,并非不重视,而是跟共生体文明中的某个高级别个体进行交流,就是在跟整个共生体进行交流。

    以前的培育师,现在的科学家说:“尊敬的先生,是的,发展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