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白给技能(一更)

    第35章白给技能(一更) (第2/3页)

业素养,他抄近路早就提前在这附近采过点,知晓哪一个位置是最适合埋伏突击。

    郑曲尺就跟个吃瓜群众一样,被秋带到了一处斜坡上。

    她被要求找一处隐匿的位置蹲下,看他一会儿整理场地,拿树枝将稀疏的灌木丛遮掩得更密实。

    一会儿四处巡查,看四周围有没有可疑人员出没。

    最后还跑到坡下那条被人踩多了才形成的土路上,布置了一个陷阱。

    他撒下一把尖锐似刺的东西分散铺在地面,再拿脚踢沙做一个简单的覆盖,让它没有那么明显被发现。

    郑曲尺猜测他扔的可能是铁蒺藜。

    在她那个世界,铁蒺藜是在战国时期就存在的一种障碍物,以尖锐的三角形铁片联缀成串,扔在地上可以有效阻止士兵、尤其是骑兵的行动力。

    “我布置好了。”

    他用轻功一跃而上,然后就紧盯着郑曲尺。

    那无声催促的眼神多少有些让人发毛。

    郑曲尺被他虎视眈眈地盯着,尴尬又不失礼貌地笑了一下:“这弩,不是我惯用的,所以我得先熟悉一下。”

    秋闻言,接受良好,眼神一下就缓和了些,但不知道想起了什么,他皱眉:“听说你擅长连弩,可我找遍福县都没有,这支是从邺国军营偷来的单弩,你就将用下。”

    看他那不满的神色,就像十分嫌弃邺国连一把好弩都造不出来,属实垃圾。

    墨家了不起啊,邺国的军事机械再垃圾,好歹还有一个活阎罗宇文晟顶着,瞧把你给骄傲的。

    手握邺国户籍的郑曲尺,自觉代入吾国遭反叛军贬低的不舒服中。

    但腹诽完,她又反应过来,自己现在也是反叛军中的一员,所以还是认命拿起弩,研究起来。

    对于古今大部分有资料跟图像的木制品,郑曲尺都曾经费了些心思研究过。

    她还在国家级学术报刊中发表过“中国古代兵器纵谈”与“宋元冷兵器述论”等论文。

    因此弩的形态与发展史,她并不陌生。

    弩在战争时期最早启于春秋时代,到战国后期,就进化成了铜制强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