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没了靠山的敖箐

    第九十七章 没了靠山的敖箐 (第1/3页)

    不过琼花脾气很好,被詹姐说了也不生气,努力去学习,从来没在同一个问题上犯第二次错。

    啥事儿都挺好的,就是邻居有点让人难受。

    敖箐也没想到,詹家村村长给她安排的老屋居然就在罗爷爷租的房子的斜后面。

    詹家村算比较平坦的,但依然有缓缓的坡度。

    这里的房子修建是顺着地势来的,很可能下面那家的屋顶就是上面这家的后院。

    敖箐住的这个老屋后门出去,一条半米宽的小径,左前方坡下就是罗爷爷租的老屋,两层半的楼房。小径边上这间是杂物间,以前是堆放渔网和晒海货的工具的,另外一半的屋顶就是个晒台。

    这住得,抬头不见低头见,挺磨人的。

    老房子很大,楼上楼下一共七间房。

    原来楼下是杂物间,堂屋,还有一间卧室。楼上是原屋主孩子们的房间。

    早些年原屋主跟大儿子出海再也没回来,他老婆改嫁,带走了最小的儿子,剩下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守着老屋。

    后来两个女儿出嫁了,儿子也失踪了,这老屋就空了下来。

    因为死于海难的男主人跟村长是同一个曾爷爷下来的两房人,平时看守老屋的责任就落到村长家。

    敖箐住进来之后,村长找人帮忙把楼上收拾出来给他们住。原主人的卧室给锁上了,连带卧室旁边那间杂物房也干脆一并锁上。

    楼上的四间房足够住,詹姐的女儿跟家里表姐妹玩不到一起,找了个借口也搬了过来,跟罗薇住一间屋。

    楼下院子里有一个青石水缸,是用来养小鱼蟹贝的。

    之前打鱼回来那些小杂鱼卖不出去就自己养着吃。农村这会儿可没有冰箱,都是现吃现杀。要是死鱼多,也会用海盐腌上挂在厨房后面的通风处阴干,要吃的时候取下来泡过水,然后合着菜炖。

    忙起来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进入七月中旬了。

    白天热得根本在外面待不住,渔民也是半夜两三点出海,早上七八点就回来。

    下午会去赶海,捡一些杂鱼小虾回来熬一锅粥,再弄几个饼子就是晚饭。

    村里弄了海带养殖场后,早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