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抗旨

    一百一十、抗旨 (第3/3页)

桂将兵书放在桌案上,不动声色的对来送公文的兵部员外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请他代为转答。

    “下官一定一字不落的转答。”

    见势不妙的兵部员外郎自然不敢说半个不字,作揖告辞,急匆匆的离开了吴三桂军营,生怕稍微迟了就会挨揍一般。

    “侯爷,咱们不能撤啊,岂能眼睁睁看着即将到手的功劳被黄闯子和高杰这个二五仔捡走?”

    “这兵部的人明摆着整咱们嘛,眼见李自成大势已去,却让我们撤退,居心何在?”

    “就是、就是……打仗的时候咱们冲在最前面,抢功劳的时候却要我们离开,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不能撤,绝不能撤,侯爷咱不能撤啊!”

    兵部员外郎前脚刚出帅帐,四五十个将校齐刷刷的单膝跪地请求吴三桂不要退兵。

    吴三桂背负双手,在帅帐中来回踱步,郁闷的道:“现在送来的不仅是兵部公文,而是加盖了玉玺的圣旨,难不成你们想让本侯抗旨么?”

    夏国相行事稳重,素来为吴三桂器重,他对众将校抱拳道:“诸位的心情夏某完全理解,此事不可意气用事。目前侯爷的职务是蓟辽总督,万一山海关被多尔衮突破了,那侯爷就没法向朝廷交代了,咱们再沉住气商量下,看看有没有两全其美的法子?”

    吴三桂一抖披风,留下一句话就出了帅帐:“你们先慢慢商量,我进一趟城去问问家父朝廷上是个什么情况?”

    一下午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个不停,倒是让吴三桂有借口拖延撤兵,天气原因谁也没办法。

    吴三桂从朝阳门冒雨进城,直奔位于鸣玉坊的自家府邸,跟老爹吴襄见面后详细问起朝堂上发生的事情,是谁建议辽东兵团撤回到山海关的?

    吴襄立即和盘托出:“新任兵部侍郎诸葛良,是他判断李自成和多尔衮达成了联盟,猜测清军很可能会于近期偷袭山海关,并向殿下提议你即刻率部撤回山海关。”

    “这诸葛亮良是不是与黄得功或者高杰私交甚笃,故意设法支开我军,让高、黄二人收割战功?”吴三桂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虑。

    吴襄摇头:“这诸葛良本来是詹事府的一个文笔小吏,因为太子掌权才被提拔到了兵部侍郎的位置,按理来说,他跟黄得功、高杰应该没有交集,甚至不认识才对,他应该没有理由为这二人谋取私利。”

    “太子监国也就半月有余,这个诸葛良如此短的时间就升到了兵部侍郎的位置?就算是平步青云也没他升得快啊,太子爷不会拿他当成诸葛亮了吧?”

    吴三桂一脸郁闷的摇摇头,自己拼死拼活,戎马生涯了二十年才换来了一个兵部尚书,这诸葛良就因为几句建议做到了兵部侍郎的位子,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得……你我父子的此番对话切勿对外人透露,我去后院看看圆圆。”

    吴三桂觉得从老爹嘴里也打听不到有价值的信息,便来到后院陈圆圆的闺房,趁着淅淅沥沥的雨声掩盖缠绵一番,在天黑的时候又冒雨出城返回了大营连夜召集麾下将校共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