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潜伏

    第七十一章 潜伏 (第2/3页)

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马援有言,当今之世,不独君择臣,臣亦择其君。然而,明主难得,情难永固,此世之常情,非但一人一事。齐桓公与管仲、周文王与吕望、蜀先主与诸葛亮,此皆百世一人,仓促难得。至于功不见赏,罚过其罪。以至于横遭屠戮,陈尸荒野者,不计其数。秦人之于商鞅,夫差之于伍子胥,汉高祖之于淮阴侯,魏武帝之于荀攸,等等,不胜枚举。

    将军累世旧臣,功高五岳,勋在明府,虽太公保周武,吴汉佐光武,无以异之。今所报如何?一子死国事,一子死家难,身在战场,忧在腹心,曾不知生死之处,岂不哀哉?

    将军今日,胜亦难免,负亦难免。何则?以所忠者不可以忠效故耳。若不能举大事,妻子不保,首领难全。

    我康乐,当今圣上,久慕将军大名,期于一见。若将军弃其旧好,翯然高举,必以国士待之,庶不负远道之意。

    小不可以敌大,弱不可以敌强,此贤愚所共见,鸣沙山与康乐为敌,后事可知。愿将军熟思之。

    路远航看罢,淡然一笑,置之不理。随后,家人来报,朝廷已任命梁书同为大司马,追封路明非番禺王,其子路威江都候。这才让这场兵变暂时压了下来。不过接下来,邱胜翃却做了一件儿最终毁灭这个国家的事。

    刺杀路远航的计划仍然是由德胜楼全权负责。这一次,他们提出了几个方案,一个是朝廷把路远航调离,然后在路上劫杀,但这有几个难点,一是能不能把他调离,会不会因此激起兵变,这谁都没有把握。另外,一旦调离了,谁来继任他担任大将军一职,抵抗康乐人。如果调离之后,接任的还是他的亲信,那么,调离就毫无意义。

    另一个方案是潜入军营刺杀。这个难度很大,如何混进戒备森严的军营,顺利并准确的找到路远航休息的地方,也是个问题。以他的城府,自身的保卫工作一定是万无一失的。而且这种方式基本上属于自杀式行为,就算得手,也很难全身而退。

    还有一种是渗透式刺杀。也是要几个人潜入进去,扮成士兵的模样儿,伺机而动,但它有一个缺点,就是时间太长,容易暴露。

    再有一个方案就是下毒。路远航一度谨慎,所有与他个人安危有关的人,都要亲自挑选,但百密一疏,为他做饭的厨子,却没有认真筛选。这倒不是他没有考虑到,最主要的,是这个厨子是他从自己府里带来的,因此忽略了这一点。 不过这里很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