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3 逆风超级大翻盘的刘施施

    593 逆风超级大翻盘的刘施施 (第1/3页)

    傍晚,某个小饭店

    头发油腻,胡子邋遢,面颊发福的魏阳,手里夹着根烟,同一群瘦弱,戴着口罩的男人交代。

    “以后就这么卖,原则上就是低调,出了岔子,谁都没得吃,还有什么问题吗?”

    男人们眼神游离,有个眼窝凹陷的男人,期期艾艾的道:“药,还是有点贵。”

    此话一出,众人纷纷帮声,埋怨、叫苦、哀叹,都希望价格在能砍低一些,魏阳拿下了嘴里的烟,扫视了一眼,不耐烦的叫停了众人的议论。

    “我卖三万还是两万了?五千块钱你们还嫌贵,正版三万七,我要这个数多吗,还嫌贵?那干脆就别吃了。”

    “还有,你们和我说话能不能把口罩摘了,我都分不清谁是谁?懂不懂规矩?”

    魏阳的强势反问,震慑住了众人,药是我带来的,听我的有药吃,反之滚蛋。

    谭卓小心翼翼的解释:“勇哥,这是有菌环境,他们不方便。”

    “有菌环境是吧?行,那就都带着吧。”

    魏阳嗤笑一声,慢慢悠悠抽起了烟,不再说话,现场变为沉静。

    这是一场无声的博弈!

    双方初识,没有任何情义可言,大家看的都是利益。

    病人们伙同起来想要施压降价,而魏阳抓住他们的痛点,现在逼迫众人低头,本质上还是树立这场交易的自己的主导地位。

    《我不是药神》的程勇并不是善茬,自己开店,脾气爆,敢于去国外走私药物,不折不扣的江湖老油子。

    所以他对这种杀价场面很熟悉,在明确自己有绝对意义上的优势,很容易就掌握住了局势。

    然而,程勇这个人却不是一個坏人。

    在逼迫众人摘下口罩,看到他们一张张面色苍白的脸,并忍受不了有菌环境咳嗽的场面,他还是心软了,闪烁的眼神中带着几分不好意思,掐灭了手中的烟。

    “戴上吧,最多给你们群主打八折。”

    这些细节都是体现电影中程勇性格中的人性光辉,为电影后面的转变做铺垫。

    《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虽然有原型,但在剧本创作中,还是做了不小的改编。

    特别是男主程勇这个角色,原型陆勇是自己生病,然后去印度买的仿制药,有其他病友知道请他帮忙带药,后来就越来越多,在此期间,陆勇只是代购,并没以此盈利。

    从现实角度上,陆勇做的没毛病,乃至可以称一句“英雄”,但改编成电影,情节就太平淡了。

    所以电影里让程勇成为了正常人,乃至前期是一个“五毒俱全”的“恶人”。

    病人身份会对被高价药折磨的病友们更加感同身受,大家抱团取暖,而一个游离之外的正常人,他没这么多体会。

    最初卖药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并没有什么其他高尚想法,乃至赚够了,怕风险,就抽身离开。

    这样的人不但更具真实性,也让后面的升华更加震撼。

    因为转变,开始以正常人的身份无私的帮助病人,由恶人变成了圣人,由人变成了神,如此欲扬先抑的反转,从艺术角度上来说是极具情绪感染力的,也是整个电影的最大高潮。

    如果《我不是药神》按原型那么拍,或许口碑依旧不差,但商业属性要大幅度降低。

    不过这样一来,难免有些伤害人家原型人物的形象。

    毕竟陆勇虽然是病人,事出有因,但从来没有以此谋利,程勇这个角色在部分刻画上存在抹黑。

    上辈子在《我不是药神》热映时,原型就出来表示不满,乃至一度要对簿公堂。

    所以魏阳在拍摄之前,就特别去找了一下原型陆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再加上表示上映后郑重澄清,并以剧组的名义捐款一定数目用于该类病人的扶助。

    有一说一,剧组和原型乃至某后人闹翻的情况并不少,大部分人是为了钱,但也有些人不一样。

    比如陆勇,当年就是“药神”,重义轻利,人家出面要的就不是钱,而是尊重和名誉。

    但凡剧组提前打个招呼,好声好气好商量,然后有一个解决的办法,陆勇也没必要非和你作对。

    “卡,很好。”

    导演文牧野喊出了暂停的指示,至于这条过不过,他说了不算,得魏老板点头。

    文牧野,北电导演系研究生出身,当过导演和编剧,不过没啥名气,在此之前,一直是拍短片和微电影的。

    直到去年,他才拍了一部剧情电影,并且还是多人执导,该作品也没有什么突出表现。

    这哥们上辈子能以这个资历成为《我不是药神》的导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宁昊的【坏猴子七十二变电影计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