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六章 才生新朝,齐奔海外

    第五百三十六章 才生新朝,齐奔海外 (第2/3页)

有实质性叛变朝廷,但终究选择向朝廷辞官,已经有举家移居美洲大陆的想法,所以弘治对他不追究且保留爵位已经是隆恩浩荡。

    他亦是认识到了自己的政治错误,所以在随后几年主动承担土豆、红薯和玉米的推广工作,加上他其实偷偷带回一些黄金土豆种子,对整个华夏颇有很大的贡献。

    原本是他赎罪的举动,结果意外得到皇帝的关注。

    朝廷新创立外事部,弘治皇帝突然将他召进皇宫面谈,由于自己确实还是想要为大明王朝做事,结果皇帝将这个新设立的衙门交由他执管。

    今日他掌管的外事部跟其他部级衙门一般,对前来面试的新科进士进行筛选,可以留下他所认为最为合适的人才。

    当然,他这个外事部尚书虽然拥有绝对的人事权,但知晓这是皇帝对他们尚书的信任,所以亦是一切以挑到最好的人才为目标。

    至于那些想要走关系内部的人员,却是直接拒之门外,这既是对皇帝的基本忠诚,亦是他外事部在各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必然做法。

    既然皇帝给了他重新再来的机会,他不仅要将外事部经营好,而且还要力争上游,成为助弘治皇帝开创全新盛世的名臣。

    李威连想都没有想,当即给出答案:“吾从之!”

    咦?

    几个考官听到这个答案,不由得纷纷惊讶地望向李威,前面的考生可是没有一个敢于给出这种大逆不道的答案。

    “这是为何?”刘璋缓缓地抬头,认真地打量眼前这个其貌不扬的青年人。

    李威像是得到鼓励一般,很肯定地答道:“彼此站出来反对,只会被他拿来祭旗!陛下教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若为了一点个人名节,便罔顾大明生贼子而不理,那才是不忠!纵是死,亦当死得其所,而非遇贼而不设想替帝除之。”

    “如此说来,汝从贼,这实为权宜之策?”旁边的外事部侍郎听出了言外之意,便微微一笑道。

    李威像是被这个明知故问的话侵犯到一般,当即不再紧张地侃侃而谈:“自然是权宜之策!今帝心系天下万民,万民安居乐业,国家更是兵强马壮,乃千年未有之大局也!贼人因一人之私,亦无视皇帝和家国,此贼当除而后快!……贼者一时能聚,但日久必生间隙,届时拉拢可用之人,再一击毙之,为大明除此害……凡是涉案之人,至死不迷途知返,诛九族!”

    这里像是成为了李威的主场般,在其他考官的目光中,站在厅中侃侃而谈。

    或许是他有着一份坚定尊君之心,亦或许有着他对这种叛贼之人的深恶痛绝,故而在这场面试中已经是超常发挥。

    最终,在他回答完毕后,更是博得了满堂彩。

    面试结束,李威走出外事部衙门大门,此刻像是做梦一般。

    当一缕阳光落在脸上的时候,他仿佛又多了一抹明悟,抬头望向了紫禁城的方向,看到了那面高耸的城墙。

    虽然他是六百名新科进士极不起眼的一个,但他是打心底尊重现在的弘治皇帝,亦是不可能容忍贼人背叛大明。

    尽管他没有经历过开元盛世,亦没有看过仁宗盛治,但他是亲眼看到食不果腹的村民日子是越过越好。

    若说华夏真的拥有盛世,那么他认为是眼前的弘治盛世。因为这个盛世不仅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而且国家越来越强大,大明王朝正在慢慢成为世界帝国。

    面试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李威并不是个例。

    这六百名新科进士都见证了弘治朝的崛起,看到了一个蒸蒸日上的帝国,所有很多新科进士是弘治皇帝的忠粉,而他们都有一颗为国家做实事的决心。

    正是弘治朝的改革,现在每个新科进士都有机会留在中央衙门就职,他们可以选择一个中央衙门面试,展现自己的特长和面貌。

    对绝大部分的新科进士是一个福音,他们最坏的结果是按惯例外放地方,现在却有机会留在中央衙门,起码亦想在京城大佬面前混个脸熟。

    在接下来的三天时间里,有人顺利通过面试,有人屡败屡战,亦是只懂知乎者也的人被外放地方担任非知县一职。

    弘治十二年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