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这小子有点儿东西

    第四章 这小子有点儿东西 (第3/3页)

    面对彭丽的疑问,顾北也不着急。

    “这三个字与《西游记》这个神话故事看似无缘,可事实上,无论什么戏,若是没有情,就失去了灵魂,所以必须着力刻画人物,浓墨重彩的描写人情。”

    《西游记》原著中成功地塑造了各种艺术形象,其中的主要人物都有鲜明的性格特征,不论孙悟空还是猪八戒,都具有人的思想感情。

    孙悟空有情有义,爱憎分明;猪八戒虽然好吃懒做,但总体来说依然是个有缺点的好人;沙和尚任劳任怨;唐玄奘真诚又坚韧。

    他们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的重重磨难中,不仅加深了师徒之情,还有家国之情,儿女之情等等,这里有多少可作的文章。

    至于西行路上所遇到的妖魔鬼怪,君王臣宰,也都各有特点,各有真情。

    顾北说了半晌,嗓子干得都快冒烟了,最后做了个总结:“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好!”

    杨婕突然猛地拍了下桌子,将正在聚精会神听顾北演讲,时刻准备抓住机会,予以反驳的众人都给吓了一跳。

    好?

    这到底哪好了?

    “确实应该侧重写情,人情,无论是君王臣宰,还是神仙妖怪,都应该是活生生的存在,有情,有欲,小顾,说得好。”

    得到了杨婕导演的认可,顾北稍稍松了口气,初步在剧组立足的新手任务,基本上达成。

    “人情味算是剧本改编的核,具体到文学剧本的创作,小顾,你还有没有别的想法?”

    呵呵!

    这老太太,难不成还打算一下子把他肚子里那点儿东西都给掏干净啊?

    想法当然有,作为重生者,顾北最大的优势,就是先知先觉,前世的他,《西游记》看过无数遍,也曾看过杨婕导演的专访,对小老太太关于《西游记》的理解,可谓知之甚深。

    把《西游记》拍得有“人情味”,这本来就是杨婕导演给剧本创作定下的基调。

    “集中选取最精彩的部分,拍成一个个故事,一集一个故事,连续又独立,并且,尽量使每一集都各具特色,避免情节的雷同,让观众始终保持新鲜感。”

    要改编《西游记》这部名著,取经之前的内容并不难,孙悟空学艺、得到神兵宝甲、大闹天宫,处处都是爽点,真正难的是取经开始之后。

    每每遭逢一难,都是师父被抓,徒弟去救,斗不过妖怪,就去找帮手。

    真要是来来回回的这么演,还有什么意思?

    86版《西游记》也成不了经典。

    哎呦!

    这小子不光是有点儿东西,拿出来的还真不少。

    杨婕此刻突然有种奇特的感觉,顾北的每一句话,都像是挠在了她的痒处,之前那些模模糊糊,朦朦胧胧的想法、念头,此刻一个个都变得清晰起来。

    “诸位老师,最后我想说的是,改编《西游记》,立足点就在于忠于原著,慎于翻新。”

    嚯……

    刚才还说年轻识浅,一家之言呢。

    结果,这个年轻识浅的小子,还真不客气,不光取了核,定了神,最后还把改编的大方向给拍了板。

    顾北说完,悄悄的坐下了,大家伙的目光也从他这边,转移到了杨婕导演的身上。

    这个年轻人是真的敢想敢说,杨导,接下来该您拿主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