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栊翠庵里的小尼姑

    第十四章 栊翠庵里的小尼姑 (第2/3页)

面的信,足足有三张纸。

    前面三分之一没什么好说的,先问候,然后介绍了一下家里的情况,然后就是顾北比较关心的内容了。

    重生之后,得知有个小姨在广州,顾北便去了一封信,询问那边的政策问题。

    前世虽然是80后,可大学毕业的时候,都已经是新世纪了。

    对80年代初的很多事,也都是在网上看的,一知半解。

    信上说,广州那边已经有人干起了小作坊,还有人从香江那边进货过来卖。

    公职、编制,在那边都已经不怎么吃香了,人人都忙着做生意。

    顾北看得眼热,只可惜他现在有正式工作,不然的话,说什么也得去南方进一批潮服过来卖。

    啪!

    开门声响起,李素芬走了进来。

    “你小姨来信了?”

    又不敲门。

    顾北只能在心里抗议,随后将看过的信递了过去。

    “嗯!我小姨生了,男孩儿。”

    “真的啊!”

    李素芬连忙接过。

    “我算着日子,也该差不多了,死丫头,也不知道早来个信。”

    越看越欢喜,李素芬和李素华其实不是亲姐妹,而是堂姐妹,两人整整差了20岁,李素华父母没的早,从小由顾北的姥姥姥爷养大,等姥姥姥爷去世,又是李素芬拉扯,结婚时的嫁妆都是李素芬给预备的。

    可看到后面,原本欢喜的表情渐渐退去,眉头紧锁。

    “你小姨跟你说这些干嘛?”

    顾北可不敢说是自己问的,赶紧打了个马虎眼:“我哪知道,不过,妈,看我小姨信上写的,南边的政策确实松多了。”

    不光是南方作为改开的最前沿,政策逐渐松动,北方其实也渐渐有了改变。

    比如马三儿,原先去什刹海摆烟摊儿,每天都被联防、人保追得跟狗一样,现在就没什么人管了。

    只要有街道居委会开的证明,再办上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且不扰乱社会治安,不违规占道,不破坏环境卫生就行。

    毕竟现在返城的知青太多,再加上大学、中专、高中毕业生,一茬接一茬的,每个人都安排正式工作根本不现实。

    面对就业压力,上面现在不光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开始鼓励待业青年自谋生路,用后世的说法,就是自主创业。

    只要能在解决生存问题的同时,又不违法犯罪,基本上都是鼓励的。

    “这是你该操心的?”

    李素芬丢下一句,转身出去,顺便还把信给拿走了。

    得!

    顾北刚试探了一句,李素芬的态度就已经非常明确了。

    好好上班,别琢磨歪门邪道,嘴上说都不行。

    吃过晚饭,顾北就把自己关进了东耳房,继续为他的第一桶金做准备,印章已经刻好了,剩下的就是寻一挂老绫子,有了合适的东西,其他对顾北都不是难事。

    “在吗?”

    门外有人说话,顾北连忙将画和印章收了起来。

    打开门,就见姬培杰正站在门口,手上还拿着一本书。

    “没去看电视?”

    “没意思!”

    姬培杰绕过顾北,走了进来,坐下后俩大眼睛还在四下踅摸。

    “给!”

    别等人家动手翻,顾北很自觉的拿出来一袋瓜子。

    从小一起长大,姬培杰又和顾南同龄,顾北一直把她当妹妹看。

    咔、咔、咔……

    姬培杰嗑得飞快,也不说找顾北到底有什么事,好像就是来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