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四章 大片儿

    第六百八十四章 大片儿 (第2/3页)

“要说没想法,那肯定是骗人,电影是艺术,也是商品,既要体现它的艺术价值,也要看他的商品价值,我是个俗人,没想过要像老田那样。”

    对田庄庄的遭遇,他们这帮同学都很同情。

    “既然你这么说……”

    顾北拿起了那本书,在手上晃了晃。

    “你觉得这个故事拍出来,能有多少商业价值?”

    张一谋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知道,这个故事注定吸引不了观众,谁愿意看一帮老狐狸闷头算计人啊!

    “你的意思是……别拍?”

    “现在先别拍。”

    张一谋不解:“什么意思?”

    顾北笑了:“你先得体现出足够的商业价值,然后再去追求艺术。”

    就像冯裤子一样。

    如果他一上来就拍《夜宴》、《1942》这种电影的话,票房恐怕会更惨。

    正是因为他先拍了《甲方乙方》、《没完没了》、《不见不散》、《大腕》这种叫好又叫座的商业电影,让观众认可了他的商业价值。

    于是,等到冯裤子想要追求电影的艺术性时,观众才愿意捧场。

    “商业片?”

    张一谋说着,首先就想到了冯裤子。

    那部《甲方乙方》他看过,一开始嗤之以鼻,感觉那根本就不能算电影,几个小品串在一起,哪来的什么艺术性。

    可后来随着《甲方乙方》的票房数据被公布出来,张一谋也吓了一跳,他怎么都想不明白,为什么这种电影居然会那么受观众的欢迎。

    而他此前拍的《红高粱》,荣膺欧洲三大,却在上映之后,遭遇无人问津的窘况。

    这段时间在香江,忙着做《活着》的后期,期间看了不少香江电影,也包括光亚影业推出的那部《东成西就》,张一谋渐渐的明白了。

    要拍观众喜欢看的电影作品。

    作为圈内人总是会不自觉的拔高电影的地位,可实际上电影诞生之初,只是一种娱乐方式而已。

    想要体现电影的真正价值,就必须看观众的反应,还有更为直观的票房数据。

    如果只是拍给自己看,那就有点儿曲高和寡,故弄玄虚之嫌了。

    “等我一下!”

    顾北说着起身出去了,等再回来的时候,手里拿着一沓稿纸。

    剧本??

    张一谋连忙接过。

    像这样的剧本,或者故事大纲,顾北办公室的保险箱里还有很多,都是他抽空写的。

    谁说他什么都不干,只会当甩手掌柜?

    平时他可没闲着,不然的话,这些剧本都是打哪来的?

    就算是抄,也要花费不少工夫呢。

    “战国时期的故事?”

    张一谋自言自语了一句,接着又往后看。

    英雄!

    此前,顾北曾和张一谋讨论过中国人自己拍大片儿的事,从那个时候开始,顾北就在做准备了。

    中国的商业大片儿开山之作,必须是《英雄》。

    前世很多人都在吐槽《英雄》这部电影,觉得故事很单薄,讲的就是一个刺秦的故事,却故弄玄虚的讲了好几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