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七章 丢丢丢……

    第八百六十七章 丢丢丢…… (第2/3页)

,竟然用西洋的电子乐,都感到非常不理解,甚至有人给央视寄信,表达了强烈的抗议。

    央视的领导也因此多次找到杨婕导演,表示要将许静清换掉。

    当时杨婕导演是怎么说的?

    “要换他,就先把我给换了,人是我找来的,我觉得他最适合,换成别人我都不满意,要是出了问题,我负责,我一个人承担责任。”

    就这样,杨婕导演一个人抗下了所有的压力,这才有了伴随着《西游记》一起火遍全国的多首传世佳作。

    听着熟悉的音乐,一幅幅画面又出现在了顾北的脑海之中,原本已经有些模糊的记忆,又重新变得清晰。

    随着时间的流逝,《西游记》早已经成为了一代经典,在许多人的童年里,每逢暑假电视台都会滚动巡回播放西游记,这也成为了一代人经典的童年回忆。

    然而,《西游记》拍摄的过程有多难,只有像顾北这样的亲历者才明白,归根结底就一个字——穷,说句玩笑话,当年的《西游记》剧组穷的就只剩下演技了。

    回想当年,央视的领导因为小日子版的《西游记》,深受刺激,于是拍板要拍中国人自己的《西游记》。

    可说出这句话简单,真的要把《西游记》给拍出来,又何谈容易??

    那时的央视资金是真不充裕,连最基本的资金都无法提供到位,小日子的《西游记》虽说情节雷人,但是它却不用面临资金难题,各种场景制作的恢宏大气,还融入了当时最先进的电脑特效。

    可杨婕导演和她的团队有什么?

    因为初期资金不够,台里的领导也不敢贸然启动《西游记》这个项目,最终东拼西凑来了一笔小钱,让剧组先进行试拍。

    于是,1982年7月,剧组试拍了《除妖乌鸡國》这一集,并于当年国庆在央视播出,这是中国观众第一次看到如此稀奇的电视剧。

    里面的孙悟空飞天遁地,各种特效层出不穷,令人很是惊奇,因此,这一集的收视率竟然高达89.4%,甚至有人看完一遍之后,还在等着看重播。

    首战告捷,再加上杨婕导演的苦苦劝说,终于,剧组拿到了300万元的拍摄资金,在那个钱还非常值钱的年代,这绝对称得上是一笔巨款。

    然而,尽管有了三百万元巨款,但是,《西游记》涉及的场景复杂,涉及的人物太多,涉及的特效太复杂,以至于三百万真的用到拍摄当中,也显得捉襟见肘。

    为了让作品尽善尽美,杨婕导演率领团队走遍了全国十九个省,仅仅是安顿演员住宿和吃饭就不是一笔小钱。

    再加上昂贵的后期特效,还有群众演员的酬劳,一开机就得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于是,还没有拍到一半,就又没钱了。

    当时,台里对此也是爱莫能助,毕竟在那个年代,大家都缺钱。

    好在剧组的制片李鸿昌老师联系到了铁道部,又拉来了三百万元的赞助,才解了燃眉之急。

    这笔巨款来之不易,如果资金再度烧光了,就对不起赞助商的一片热情了,剧组从此之后就过上了把一分钱掰成两瓣花的穷苦生活。

    馒头、咸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