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九章 没必要

    第八百六十九章 没必要 (第2/3页)

说道。

    “小顾,你就别客气了。”

    老太太,别臊我了,行吗?

    算了!

    既然杨婕导演非得给他正名,那就说说当年的事吧!

    “我这不是客气,也不是谦虚,说的都是心里话,我是81年年底进组的,一直到88年年初杀青,我在西游剧组待了7年的时间,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时间虽然日子过得很苦,因为资金不宽裕,有限的钱都要用在制作上面,其他地方,肯定是能省就要省,每天吃的不好,住的也不好,刚刚张金莱和马德桦老师也都说了,在剧组待了好几年,大家根本没赚着钱,可当时没有人抱怨,所有人都是一门心思要把工作完成,所以我才说,每一个人对剧组的重要性都是一样的,因为大家的付出是一样的。”

    “我和剧组绝大多数人,唯一的不同,就是我进组的时间早了点儿,那个时候每天都在开会,因为要改编《西游记》整部书,还不是像过去的戏曲舞台上那样,节选一段内容,比如《三调芭蕉扇》、《三打白骨精》,或者是《三探无底洞》,整部书都要改编,完全没有可供参考的,该怎么定调子?剧本朝着哪个方向改编?这都是问题。”

    主持人适时的插了一句话:“杨导刚才提到了一句,忠于原著,慎于翻新,还说要赋予故事中的神仙妖魔人性,这些都是您提出来的吗?”

    顾北笑道:“不能算是我提出来的,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大家集思广益,讨论出来的结果。”

    这个功劳,顾北就不占了,他不过是上辈子看过杨婕导演的自传,提前说出来而已,就算是没有他,难道《西游记》还拍不成了?

    “我已经说过了,《西游记》的成功,不是任何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还真是难缠啊!

    主持人感觉想要放弃了,顾北这滑不溜秋的,完全不按常理出牌,采访根本没办法往下进行。

    可这个时候,耳麦里传来了导演的提示,主持人立刻又打起了精神。

    “很多人对顾老师都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要说的是,顾老师的另外一个身份,他不仅仅曾在《西游记》剧组做过美工师,同时还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导演,大家很熟悉的《知否》、《武林外传》、《亮剑》、《步步惊心》,还有同样由央视制作的《水浒传》,都是顾老师的作品。”

    说这个干啥?

    今天是西游剧组再聚首,又不是水浒剧组再聚首。

    “顾老师,您觉得拍摄《西游记》,和《水浒传》,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这是又要强行往回拽啊?

    顾北这下也明白了,杨婕导演或许是无意的,只是想要让全国的电视观众知道他曾经为《西游记》的拍摄做出过的贡献。

    也没料到会被节目组抓住机会,在顾北的身上挖掘新闻点。

    可已经上来了,顾北又不能搅了局,好在主持人最后勉强将问题和《西游记》又重新给贴上了。

    “要说不同的话……拍《水浒传》的时候,我不需要为资金的事操心,这一点,我要比杨导幸运的多了!”

    顾北用调侃的语气,将这个问题一笔带过。

    大概是感觉到了顾北的不满,主持人也没再继续纠缠。

    听到导演的提示,赶紧又转换了话题。

    “顾老师,您刚刚也说了,前前后后在剧组待了7年的时间,您……后悔过吗??”

    顾北摇了摇头:“没有,相反的我很享受那段时间,如果现在还能再给我一次机会,回到过去的话,我还想再体验一次。”

    “您说很享受那段时光,相信肯定有很多有意思的回忆吧?”

    这是我的专访吗?

    “有意思的事太多了,那个时候条件艰苦,我们也只能苦中作乐,每天都得强迫自己高兴起来,要说回忆的话,那太多了,真要是聊起来三天三夜都说不完,我就说一件事吧!当时剧组在扬州拍《除妖乌鸡国》,有一天晚上拍猪八戒去井龙宫,因为马德桦老师要戴着一个大肚皮,一下水就浮起来了,怎么都下不去,杨导就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