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天下震怖!!(求订阅)

    第一百一十二章 天下震怖!!(求订阅) (第1/3页)

    这一日。

    吴王僚带着公子庆忌来找苏澈。

    庆忌是吴王僚长子,他天生神力,勇武过人,还未成年,便有吴国第一勇士之称。

    他为练骑射,经常外出打猎,踏越山峦峡谷,穿行瀑布溪流,折熊扼虎,斗豹搏貆。

    他曾经与犀牛搏斗,生生把它擒获,因为他的勇武,成了许多青年猎手的楷模,连邻国的不少猎人、力士都愿投靠他的门下。

    这样一个猛人,吴王僚却很担心他成为一个有勇无谋的莽夫,葬送了吴国的霸业,所以专门带他过来,想让他跟随在苏澈的身边,多看看,多学学,长长脑子,不要整天光想着打猎。

    庆忌对于苏澈还是很崇敬的,尊敬的朝着苏澈行礼,因为他听说了苏澈的战绩,讨伐卿大夫的时候,苏澈都是身先士卒,冲在第一位,斩杀无数,一手可以通神的剑法,杀人不见血!

    庆忌很期待,苏澈能将这一手通神的剑法教给自己……

    「他虽勇武,却没有什么谋略,做什么事情都是脑袋一热便要去做,根本不过脑子想一想,我很担心他的未来,所以请太宰帮我教导一下,希望太宰能收下这个不成器的弟子。」吴王僚认真说道。

    「个人的勇猛,就算再厉害,也无法成大事,如果庆忌能在您的身边,学会您半分谋略,不再一味地只知道好勇斗狠,那我也就能放心了。」

    听着吴王僚这一番话,苏澈点了点头说:「那就将他交给我吧,我会教导他的,大王放心好了。」

    这话一出,吴王僚不由得露出了笑容,他拍了拍庆忌的脑袋。

    庆忌连忙将准备好的礼物送出,这是「束脩」,是学生给老师的见面礼,是这个时代的基本礼节。

    庆忌露出讨好的笑容,说:「老师,这都是我猎到的野兽,有野牛,有鹿,熊,虎,小小礼物,还请笑纳。」

    苏澈接过这束脩,扫了一眼篮子里的诸多兽肉,不少兽肉中,还富含着淡淡灵气,并非凡肉。

    苏澈点了点头,随手取出一把宝剑,作为回礼,送给了公子庆忌。

    庆忌得了剑,难免欣喜,连忙拔出,只见剑身寒光闪现,剑刃锋锐,吹毛便断,这是不可多得的宝剑!

    得了这样珍贵的宝物,庆忌顿时欣喜若狂:「多谢老师赐剑!这把剑有名字吗?」

    苏澈笑了笑说:「这把剑是凿茨山,泄其溪,取铁英,通过反复锻造,最终铸成的一把宝剑,剑名龙泉。」

    「龙泉剑?」庆忌忍不住感叹,「真是好名,真是好剑!」

    苏澈笑了笑,问:「你了解剑?」

    「这是自然,我对于如何用剑,非常精通,也懂得看一把剑的好坏!」庆忌点了点头说道。

    「那我考考你,你可知道,这一把剑和其他剑的本质区别是什么?」苏澈问着。

    「这把剑是宝剑,其他的剑很是一般,这就是差别?」庆忌愣了一下,下意识的说着。

    「非也,我问的是本质区别。」苏澈摇了摇头。

    「这……学生还真不知道,有什么区别吗?」庆忌问着。

    「区别就在于,这把剑是铁英铸造的剑,和青铜剑的材质并不同,这就本质的差别。」苏澈缓缓说着。

    「材质不同?」庆忌瞪大了双眼:「这就是这把宝剑如此锋锐的原因?」

    「对。」苏澈点了点头。

    「青铜剑的关键是在冶炼时,向铜里加入多少锡。锡少了,剑太软;锡多了,剑太硬,但容易折断。所以青铜剑大都是含锡较高的青铜做刃,用含锡较低的青铜做剑脊,以制刃坚硬,脊柔韧的剑。」

    「青铜剑的发展轨迹,在于越来

    越长,起初的青铜剑很短,不过十寸,现如今有了二十寸之剑,这就是冶炼工艺的进步,一寸长,一寸强,青铜剑的工艺不断变好,剑也会不断变长,等到以后或许还会变成三十寸之剑……」

    「但问题是,青铜剑因为其材质的问题,终究会有极限。」

    「可如果换成钢铁制造的宝剑,不仅是硬度,还是柔韧性,都远超青铜剑。」

    「由钢铁制成的宝剑、长刀,不仅可以兼顾长度,还能兼顾各方面的性能。」

    「这就是革新、变革的力量。」

    「旧的东西不一定全是好的,以前总结的经验,不可否认的确很有用,可如果一直遵循前人的叮嘱,那你就永远无法走出自己的道路。」

    「一直如此,终究会被时代所抛弃……」

    庆忌听着这话,不由得瞪大了双眼,有些懵懂的点了点头:「我明白了,老师。」

    「你明白什么了?」苏澈有些好奇。

    「要注重革新。」庆忌点头说道。

    苏澈一愣,哑然失笑:「你这么说也对,你也可以这么理解……」

    吴王僚在一旁听着师徒二人的对话,原本还有些担心庆忌不服从管教,不听老师的话,把老师气个半死——之前经常有这种事情,而现在,他终于可以不用那么担心了。

    当吴王僚准备离开时,苏澈让他等一等。

    苏澈转身取出一卷竹简,递给了吴王僚。

    「吴国马上就要出兵征讨楚国,此战必然大获全胜,可也有一丝可能输掉战争,毕竟哀兵必胜。」

    「为了让这种情况彻底杜绝,这全新的军功制度,会让我们吴国的军队成为席卷整个天下的强军!」

    「全新的军功制度?」吴王僚听了这话,连忙将苏澈手中的竹简接了过来,随后摊开,认真看了起来。

    只是一看,他便瞪大了双眼。

    「这……这!」

    吴王僚看着竹简上的内容,顿时呆住了。

    一旁的公子庆忌也凑过来看了一眼。

    只见这竹简上面所写,赫然是二十等军功制度,这是苏澈模仿秦汉时期的二十等军功制,编出的吴地版本军功制。

    原先的二十等军功是这样的: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

    被苏澈改造过后,只是有些换了个名字,但整体情况,还是大差不差。

    在这套军功制中。

    只要斩杀一名敌人「甲士」,这种一般是军中精锐的前锋,就能得得到第一级别的爵位公士,同时获得田一顷、宅一处和仆人一个。

    也就是说,只要杀死一个前锋,一名普通的士兵,便可以走上人生巅峰。

    一顷田是五十亩地,哪怕是下田,也不是一般的农夫可以想象的。

    有钱、有爵位、还能传承,这就是军功制的核心。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这一套全新的军功制下,可以想象,那些士兵会像是发了疯一样冲向敌人,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战斗力!

    而这公士的爵位,仅仅只是这二十等爵位中的最低的一级,只要斩杀的人头越多,拿到的军功也就越多,爵位也就会提升得越高。

    在这样一套奖励制度之下,吴国的军队,会成为天下间最凶猛的军队……

    在苏澈的前世。

    史书《战国策·韩策一》有记载:山东之卒,被甲冒胄以会战,秦人捐甲徒裎以趋敌,左挈人头

    ,右挟生虏。

    意思就是崤山以东的士兵,都要穿上盔甲,带上头盔才能战斗。

    但是秦国的士兵把这些全部脱掉,有的甚至赤膊上阵,秦军在战场上左手拿人头,右手夹俘虏,不要命的往前冲。

    这让秦军有一个让人闻风丧胆的称号:虎狼之师!

    难道秦军都不怕死吗?

    当然不可能。

    这就是二十等军功制的力量了。

    在欲望的驱使下,每一个梦想搏一搏,单车变摩托的士兵,都会爆发出难以想象的战斗能力。

    说到底,这是底层的百姓,绝大多数的普通人,唯一可以实现阶级跃迁的方法,是他们这些社会下层,唯一可以上升之路,这自然是要疯狂一把了。

    吴王僚看了一会儿,沉默半晌,有些犹豫的说着:「这是不是有些不妥?」

    「有何不妥?」苏澈笑着反问。

    「赏赐太多,如果不断不断发起战争,那国家哪有这么多的土地和仆人分给他们呢?」吴王僚皱着眉头,缓缓说着:

    「而且奖励太多,很容易让士兵彻底疯狂,杀良冒功的情况会不可避免——底层的无辜百姓,也会被他们当成军功的。」

    不得不说,吴王僚还是有些目光和远见的,他一眼就看出了这军功制的缺陷之处,这个国家的土地财产就那么些,如果不断的分发下去,很容易就出现封无可封的情况。

    同时,杀良冒功的情况,也会不可避免的出现。

    这种情况,即便是若干年后的明朝,也依旧无法解决。

    哪怕朝廷明令禁止军队杀良冒功,然而被杀害的百姓,却依旧越来越多。

    杀良冒功这一行为,一是残忍至极,使无辜者丧命,让军队失去百姓支持。

    二是引发了军队欺瞒舞弊的风气。

    女真的兴起有一部分便和明军的杀良冒功有关。

    人性的贪婪,永无止境。

    苏澈笑了笑说:「这就是每个制度都有的问题了,缺陷和优点永远是并存的,一种制度不可能没有缺陷,只有优点,有缺陷的地方,只需要知道缺陷,然后尽力的去避免这个缺陷就可。」

    「至于您担忧的问题,我自然也想过,这些奖励,尽管看起来很诱人,然而想要达到,却并没有那么简单。」

    「首先,军功授爵的前提,是必须要打胜仗,败仗是没有资格授爵的,哪怕斩杀了再多的敌人也没用。」

    「其次,还有一系列的规定,如果没有完成,也无法获得爵位……比如一支18人的精锐小队,必须斩首五人,才有资格被授爵。」

    「而一场战争,同样也有斩首要求,比如攻城之战中,必须要杀敌八千,才能授爵,比如野战歼敌三千,才能授爵,这叫硬性指标!」

    「当然了,这硬性指标一出,肯定会产生借人头一用的情况,这就需要安排巡察的军官,竭尽可能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