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第一次农民起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求订阅)

    第一百五十四章 第一次农民起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求订阅) (第1/3页)

    只见契灵之书上,缓缓浮现了这样几个选择。

    选择一:你少时,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勿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你笑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选择二:你进京赶考,考官锐意于诗文革新,伱的清新洒脱的文风,直接将他们镇住。策论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你在文中写道:“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考官皆不知此句出处,便将帮你从第一降至第二。放榜后,你谒谢,考官询问你此句出处?你如实回答,引起考官再一次惊叹,自此名动京师,天下皆知。

    选择三:你出身不凡,从小便聪敏过人,父亲教的诗,几次后就能准确背诵。稍大以后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古籍,通晓《孝经》《大学》及修身齐家治国之道,这一年,你的父亲薨了,你成为了一名王爷,接管了王府,此后不出意外,多会如此下去,可很不巧的是…皇帝驾崩了,因为没有后代,你被选中成了皇帝继承人。

    这一次的选择,并没有太多。

    仅仅出现了三个。

    上一次八个选择的盛况,并没有复刻。

    苏澈认真看着这三个选择,不由得一愣。

    第一个选择,不出意外,应该便是秦末时期,农民起义军的领袖,陈胜!

    自古以来,枪打出头鸟,第一个起义造反的人,通常很难成功,这几乎是一个铁律。

    他们的结局各不相同,或被朝廷消灭、或被其他豪杰吞并、或自取灭亡。

    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敢于第一个起义反抗朝廷的队伍,所承受的压力和打击那是难以想象的。

    虽然大多数时候,也会起到一呼百应的作用,但那些响应的人多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的,真正帮忙的没几个。

    陈胜吴广起义时,原六国贵族纷纷响应,可他们的目的是为了复国,陈胜吴广还是难逃被秦军针对的命运。

    终是成为了时代的眼泪。

    都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是建立在自身实力的情况下,而造反起义军,一般并不是鸟儿,而是虫子,他们的状况是——早起的虫儿被鸟吃。

    现实是残酷的,第一个出头的,必然被困难重重,为他人做了嫁衣。

    陈胜吴广如此,他们是第一个起义造反的,最终得了天下的人,却是刘邦。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之后,首先起兵的是赤眉和绿林,但是最后得到天下的是后起兵的刘秀,建立了东汉。

    东汉末年最先起兵的是黄巾,而最后是随后起兵的孙权、刘备和曹操瓜分天下,三国鼎力。

    隋朝末年最先的是瓦岗军,而最后得到天下的是李渊建立大唐。

    元朝末年最开始起兵的是红巾起义,白莲教,明教等,最后朱元璋建立的大明。

    道德经中说: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第一个当出头鸟的,总会被打。

    不过……

    也正是失败的壮烈悲剧,才那一句响彻千古的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变得格外震耳欲聋。

    自那以后,这句话烙印在了华夏文明的血脉之中。

    自那以后,哪怕出身卑微,也不再是耻辱。

    王的儿子不再是王,侯的儿子不再是侯,将军的儿子不再是将军,农民的儿子,也绝对不会再是农民!

    他们的出现,打破了自商周以来,已经被彻底固化的阶级。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的抗争是毋庸置疑的伟大!

    同样也是毋庸置疑的惨烈!

    失败的原因很简单。

    大部分的普通人,都没有气吞山河的胸襟,没有一个足够的战略眼光,所以他们的失败,往往也是必然的。

    看到这个选项的时候。

    苏澈忽然有些心动。

    他好像好久没有造反了……

    手有点痒!

    内心深处,像是有什么东西正在蠢蠢欲动。

    还记得当初。

    苏澈以造反起家,成功获得了张角的认可,成为了他的御主,自此走上了这条武者之路,成为了名动天下的天才少年。

    可以说,没有张角那第一次的机会,那就没有现在的苏澈,也不知道要磨到什么时候,才能逐渐成长起来,或许最终也会一步步变强,成为真正的强者。

    但那就是另外一个剧本了,绝不会像是现在这样顺风顺水,要多不少的坎坷。

    不过。

    虽然有些心动,但苏澈并没有着急确定,而是看向其他的两个选择。

    第二个选择,苏澈愣了一下,一时半会儿无法确认这到底是谁。

    光从这描述上来看,这多半是个文人,还是个惊世文人,肯定很出名……

    苏澈猜测,这位应该是看到自己模拟了李白,所以才选择了自己?

    不过。

    这一次,苏澈并不打算再走一次这条路。

    苏澈看向第三个选择。

    这一个选择,相对于第二个,就比较清晰明了,天潢贵胄出生,本是个王爷之子,结果因为运气太好,不小心就当上了皇帝,这样的传奇经历,纵观历史长河,也没有几个。

    这一位,苏澈猜测,可能是明朝的嘉靖皇帝朱厚熜,这位是比较符合的。

    他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道士皇帝,差点被宫女勒死,痴迷修仙修道,更是创造了二十多年不上朝的记录。

    不过,他对于权术的运用,可谓是登峰造极了。

    这样一个存在,竟然会看重自己?

    苏澈有些意外。

    看着这三个选择,苏澈思索了一会儿,最终再次将目光看向第一个。

    陈胜!

    这位是农民起义的先河,造反之后,很快就被剿灭了,他的一生是极具传奇色彩的,无论是那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还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都成为了历史长河中的名句!

    不再犹豫,苏澈直接选择了第一个。

    造反……

    在这个时期造反,敌人有三个,首先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秦帝国,然后是一夫能敌万人的千古猛人项羽,最后是知人善用眼光毒辣的街道办事处主任刘邦。

    不容苏澈多想。

    当苏澈选择了第一个选项后,其他的选项纷纷消失。

    书中缓缓出现了这样一句话。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苏澈的眼前,缓缓出现这样一个画面。

    自己站在田埂边上,刚刚忙完了农活,和众人说着以后的理想,他们却嘲笑起来,你不过是个种田的,还是个帮人种田的,连属于自己的土地都没有,如何能获得富贵呢?

    这些人说得很对,帮人打工,一辈子都很难获得大富贵,打工仔的命运就是被人当韭菜狠狠压榨,根本获得不了富贵。

    这是多少年前的老祖宗,就清楚明白的道理。

    可陈胜却有自己的志向,有自己远大的理想,他对此并不在意,只是笑着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其他人哄然大笑,全然不在意这一番话。

    燕雀?鸿鹄?

    我们不过是土地里的癞蛤蟆,被人随便一脚踩死的货色,连飞在天上的能力都没有,说我们是燕雀?可真是太看得起他们了!

    多谢抬举了!

    苏澈能清楚的感受到,这些人深入骨髓的麻木,那是一种“认命”,他们知道自己一辈子也混不出头,也不可能混出头。

    千百年来都是如此,他们的出生不好,不是钟鸣鼎食之家,不是诗书簪缨之族,何来泼天的富贵?

    而陈胜那骨子里“不认命”也同样非常明显!

    他不服。

    他不愿意如此平凡下去!

    很快。

    这样一行字逐渐消失。

    开端的文字缓缓出现。

    【你出生在一个城中的一个落魄之家,你的父亲给你起名为“胜”,希望你有谋略、有才能、希望你聪明过人。】

    【据传你祖上是贵族,后来国破族灭,家道中落了,父亲给你起这个名字,足可以看出父亲对你的期许。】

    【你的父亲懂得一些文字,知道一些道理,从小就开始教导你,你在父亲的教导之下,逐渐识文断字,拥有了自己的判断。】

    【你不止一次询问父亲:我们家祖上,真的是贵族吗?】

    【父亲只是笑而不语,过了半晌,才问你:这是从哪里听来的谣言?】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你内心深处开始萌发野心。】

    【你希望,有朝一日,你也能成为人上人,你要一步一步走到最高!】

    【日子一天天过去,你的父母先后因为服徭役,接连去世,你的弟弟妹妹们,也都一个接着一个死了。】

    【这个家里,只剩下你一个了。】

    【为了活下去,你只能给地主当佃农,给别人种田。】

    【像你这样的人有很多,你们存在的唯一意义,就是给地主出苦力,成为地主的牲口,帮地主耕种出一批又一批的粮食。】

    【无论你如何努力,如何耕种,都只能混一口温饱,你试图存一些粮食过冬,希望地主多给一些粮食,却被骂的狗血淋头。】

    【你不干,有的是人干!我大秦最不缺的就是人!】

    【你无言以对,只能老老实实去种田干活,对这样日子,这样的生活,你变得逐渐厌烦。】

    【你看着身边的人,知道继续这样下去,你迟早也会认命。】

    【六月的太阳,如此的炎热,你们忙碌完毕,在田埂间,你对众人说:如果哪一天我们富贵了,千万不要忘记彼此。】

    【同伴都嘲笑你说:我们不过是帮人种田的,怎么可能会有富贵?】

    【你笑了笑: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众人哄然大笑。】

    【这一年秋天,你拿到了属于自己的粮食后,决心不再种田,回到了城里,凭借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民爵,以及厚脸皮,混了个底层的官吏。】

    【这个位置,虽然辛苦了些,但至少能吃饱饭了,以后起早贪黑,也结交了不少人。】

    苏澈看着不断浮现的文字,不由得挑了挑眉头,和他猜测的一样。

    陈胜吴广,并非是地道的农民。

    一个没什么文化的农民,怎么可能平白无故当上屯长,还能说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以及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种话语?

    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