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仁德之君,乱世里的一道光(求订阅)

    第一百六十八章 仁德之君,乱世里的一道光(求订阅) (第2/3页)

己的敌人也是如此。

    不论是对待投降者还是战败者。

    都免罪封官,比如前燕的慕容氏家族,比如投降的羌族姚氏家族。

    苻坚都对其一视同仁的重用。

    即便王猛屡次劝谏,苻坚依然不为所动,坚持以信义为重,但是这些举动无异于玩火自焚。

    小人畏威不畏德,苻坚对这些人的一味宽纵,不仅没有换来他们的忠心,反而,在淝水之战后,这些人立刻群起而叛之。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位君主算是被儒家的那些学说给忽悠傻了。

    作为胡人的他,只知道儒家学说,却不知道,作为一个帝王,需要“儒法并用,以霸王道杂之。”

    如果在一个盛世的话,这样的君主,多半算是开明圣君。

    但可惜的是,他处于的时间是最乱的乱世,在这样的时代,用这样的治国方式,根本无法成就大业……

    一个最混乱最血腥的时代,出现一个最圣明最仁慈的君主。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算是历史所开的一个玩笑了。

    随后。

    苏澈看向了第三个选择。

    描述中说,如同霸王在世,江东霸王?这不是孙策,还能是谁?

    这位同样有意思。

    如果孙策还在的话,那东吴根本不可能是所谓的“江东鼠辈”,只可惜他英年早逝,仅仅二十六岁便一命呜呼。

    孙策不死的话,或许三国这段的历史故事,就朝着另外一个方向发展了,这天下最终的结局,可能会换一个了。

    关于他的死亡原因,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谜团。

    有人说是因为他杀了于吉,导致被刺杀而亡。

    也有人说是他风头太盛,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但无论是什么原因,孙策的死亡,可以说是非常遗憾的。

    那么问题来了。

    苏澈模拟孙策的话,是否也会二十六岁,便一命呜呼呢?

    如果直接死了,那苏澈能做的事情就太少了!

    苏澈摇了摇头,再次看向最后一个选择。

    第四个选项……

    这位兄弟,是一个造反起家的猛人。

    先是跟随义军首领起义,结果看到起义军并没有什么前途,根本就是一团散沙,于是果断投靠朝廷,混了个金吾卫大将军,随后屡建战功,成为节度使,一方豪强,最后成了皇帝。

    这位应该是跟随黄巢起义,后来混入节度使势力中,此后挟制唐昭宗,进爵梁王,杀死大批宦官,尽揽重权的朱温!

    此后他又在滑州白马驿滥杀以裴枢为首的朝臣,酿成“白马驿之祸”。

    最后朱温逼迫唐昭宗迁都洛阳,不久杀之,又立李柷为帝。

    四年后朱温逼迫唐哀帝禅位,建立新王朝,国号梁,史称后梁。

    这位是个狠人,但结局却没那么好,他最后被自己的儿子朱友珪杀死。

    而朱友珪同样被手下杀死,可谓是天道循环,报应不爽了。

    苏澈看着这四个选择,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仔细一看,竟然都是乱世……

    第一个选择和第二个选择,是无比混乱的五胡十六国。

    第三个是混乱的三国。

    第四个则是混乱的五代十国。

    苏澈认真看着这几个选择,不免犹豫了起来。

    如何选择?

    第一个,这位王猛虽然是个猛人,但他一人之力能做到的事情,终究是有限的,想这混乱的世道里扫清寰宇,即便是苏澈也没这个自信。

    毕竟君主是乱世圣人,哪怕金刀计成功了,也没成功,又能如何?

    所以,第一个直接排除掉。

    因为第二个是他的君主苻坚。

    与其选择第一个,还不如直接选择第二个呢。

    第一个排除掉,苏澈只需要在剩下的三个中做出选择。

    小霸王孙策,太短命了,很可能会发生意外,直接一命呜呼,所以这个也排除掉。

    也就是说,要么选择第二个,要么选择第四个。

    这样一来。

    选择就变得简单了。

    前者是圣明君主,只是大业未成。

    虽然是个氐人,却信奉儒家,崇尚仁义道德,甚至因此付出了代价。

    而后者却是个二五仔,还真让他当上了皇帝,成了梁国的开国皇帝。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后者是成功者。

    所以哪怕模拟,苏澈也不过在这个成功之上更进一步而已。

    所以……

    苏澈思索再三,最终还是决定选择第二个选择。

    苻坚。

    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苻坚的目标是完成天下的统一,但他认为这应该通过德化来实现。

    而这最终要建立的,应该是一个有着完备形态的道德世界。

    他要依靠德治把国家引向天子为父,赤民为子的道路,彻底消除种族血统壁垒,实现真正的、道德意义上的君临天下。

    为此,他一直践行着自己的做法。

    灭了前燕后,让前燕上层人物授予了爵位,亡国之君慕容为尚书,慕容评为范阳太守,前燕的王公贵族们都当上了前秦边郡长官。

    结果到了淝水之战中秦军大崩溃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