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亲自干涉 (求订阅)
第二百一十八章 亲自干涉 (求订阅) (第3/3页)
得知外黄令张耳在大肆招揽门客,于是欣然前往。
张耳早年曾是信陵君的座上常客,后来因故脱籍隐姓埋名流亡外黄,并在岳父的支持下成为外黄县令。
刘邦拜见张耳后,两人一见如故,一番攀谈之下,张耳更是将刘邦视为好友。
如此,刘邦便在张耳处客居数月,跟着张耳涨了不少见识。
后来魏国被秦国所灭,张耳不得不散尽门客闲居外黄,数年后又因秦始皇的通缉,和好友陈馀潜逃陈县,也就是陈胜称王,定国号为“张楚”的陈县。
而魏国灭亡后,刘邦也不得返回家乡,由于秦国律法严苛,刘邦此后再也无法轻易离开家乡。
于是,无所事事的刘邦,便在家乡学着张耳招揽起了门客。
以刘邦的身份地位和财富声望,自然不可能像张耳那样大肆招揽门客,因此招揽对象和数量都严重缩水。
无法招揽天下英才,他便选择了从同乡中挑选跟随者。
没办法挥金如土供养衣食住行,刘邦便选择了请客吃饭、乐善好施来拉近彼此关系。
自此之后,刘邦便招揽了一帮同乡好友,不是今天带着狐朋狗友去这家吃饭喝酒,就是拉着一群“门客”去给那家帮忙办事,整日忙的不可开交。
然而,刘邦自认是在招揽门客,但在其他人看来,他就是一个不事生产,整日在外胡吃瞎混,结交狐朋狗友,动不动就找家里要钱的混混。
也就是这个时期,刘邦的父亲刘老太公隔三差五训斥刘邦:“你看你二哥干活多么勤劳!哪像你?整天无所事事,在外面干混,外面都说你是无赖!这样下去,不仅娶不到老婆,迟早活活饿死!就不知道成熟一些?只有勤劳才能致富!这么简单的道理,你为何就不懂呢?”
“踏踏实实当一个普通人不好吗?我知道的你心很大,不愿意当一个普通人,但你并非王侯之子,你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也不可能做出什么事业!难道还真以为你能创出一番天地不成?认命吧!”
“兄弟几个里,我最疼爱你,对你的关心和教导最多,可是没想到,你居然是你们弟兄之中最没有出息的人!”
这个时期的刘邦自然无法反驳,只能低头挨训。
等到日后刘邦当上皇帝后。
他在未央宫摆设酒宴为老父亲祝寿。
然后端着玉制成的酒杯询问父亲:“年轻的时候您总说我是无赖,不能治产业,没有二哥赚取钱财的本领。如今我当上了皇帝,您觉得我和二哥谁的家业更多呢?”
刘老太公愕然无语。
除了这个事情之外,还有一个故事。
这一时期的刘邦,因为经常带着自己的‘门客’回家白吃白喝,所以家里大嫂对这位小叔子和他那帮朋友都很厌恶。
有一回,刘邦又带朋友回来吃饭,大嫂正在用饭,一看到他们,就故意用勺子将锅边刮得戛戛响,意思是告诉大家锅里已没有饭菜羹汤了。
刘邦的朋友见状都只好走了。
刘邦等朋友走后,亲自到锅内一看,却发现锅里还有羹,原来大嫂是假装的。
刘邦觉得大嫂不给自己面子,便心生芥蒂。
此后刘邦统一全国称帝后,大封皇族子弟为王。
当时受封为王的有刘邦的二哥刘仲、四弟刘交和堂兄刘贾以及全部皇子,但刘邦只追封已故的大哥刘伯为武哀侯,而刘伯的儿子刘信则是皇族中唯独一个没有受封任何爵位。
太上皇刘煓责怪刘邦念兄弟之情,刘邦解释说:“我并不是忘记封大哥的儿子了,实在是因为当年大嫂的为人太差。“
但迫于父亲刘煓的压力,刘邦才不情不愿的封了一个羹颉侯。
“羹颉”二字并非地名,而是当年刘信母亲敲打羹锅而名,意思就是“用勺子刮锅底”。
羹颉侯大概相当于‘用勺子刮锅底侯’。
这个爵位一出,毫无疑问,直接成了勋贵圈子里的笑话。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到……
老刘为人虽然豪迈,但他的心眼真不算大。
大概比针尖稍微大那么一点?
如果按照模拟的进程,老刘的孩童时期的学业进展,还真说不准。
思索片刻之后。
苏澈最终决定选择第四个——
亲自干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