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先偷关中,再复刻一遍秦灭六国!(求订阅)

    第二百三十一章 先偷关中,再复刻一遍秦灭六国!(求订阅) (第2/3页)

点头。

    那些从头到尾都坐着的人,他看在了眼里。

    这些人相对来说值得信任。

    而那些站起身想离开的人,他也看在了眼中。

    这些人虽然同样是苏澈的人,但对他们的信任,暂时要稍微打一打折扣了。

    至于以后,还需要继续观察。

    这算是一个简单的试探,在不经意间做出,在不经意间收尾。

    苏澈并不会因为这一次试探,直接将这些人定性。

    这是最愚蠢的行为。

    人心易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变化。

    现在忠诚于他的,以后说不定就没那么忠诚的。

    而现在站起来的人,以后说不定会变得格外忠诚。

    这些都是说不准的事情。

    此时此刻,不少站起身又坐下的人,此刻已经有些后悔了,他们为什么就下意识的要站起来离开呢?这大腿不听话啊!

    这些人连忙告罪,希望得到谅解,而苏澈也没有因此区别对待他们,还是一如既往,表示自己能理解他们。

    ……

    天下动乱的发展,和苏澈预料的一点不差。

    当大泽乡起义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天下之后,效仿之人,层出不穷。

    原本看上去安稳平定的天下,实则暗流涌动。

    此前的大秦帝国,就像是一个炸药桶,当火星出现,爆炸也不过转瞬之间的事情。

    自从苏澈将那张世界地图交给了嬴政后。

    和他预料的一样,嬴政并没有因此休养生息,制定下一步的计划,反而变本加厉,并没有停歇,就开始了无止境的征途。

    大秦帝国是一个建立在军功上的帝国。

    军功制度让这个国家变得无比强横,横扫六国,如同秋风扫落叶一样,几乎没用多少力气。

    征服了所有已知的文明后,嬴政将目光看向海外,看向那些未知的文明。

    嬴政要成为世界之王!

    在不断的征服之下,其实是带来不少收益的。

    黄金,白银,宝石,木材,各种各样的异域特产,数之不尽。

    大秦士兵在海外开疆拓土,已经打下了偌大的土地,那些土地又可以种上粮食,在不断的开荒之下,未来必然能反哺大秦。

    一些偏僻的土地,尽管遍地瘴气,但土地却非常丰饶,环境也非常好,甚至能做到一年三熟。

    刀耕火种,本就是华夏人民的传统技能,只要有足够的收益,从不会缺少开拓精神。

    事实上。

    华夏移民东南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朝。

    从秦朝到明清时期,每当新老政权交替之时,不堪战乱的百姓与没落的权贵都会纷纷移居海外,东南亚因为易于到达,便成为移民出国的首选之地。

    嬴政在开拓海外的时候,东南亚这片地区,不可避免的变成了他的目标之一。

    结果就在这里,发现了那些因为大秦苛政,逃亡到这里的秦国百姓!

    这些百姓看到秦国的军队的时候,整个人都傻了。

    什么?

    这里成了大秦帝国的土地了?

    原本开拓海外土地,这可以很大程度的转移国内的矛盾,毕竟只要有足够多的利益,不管以前有多么大的仇恨,都可以放下来,一起把酒言欢。

    但可惜的是,那些矛盾并没有化解,随着海外战事的持续,无数的粮食就像是冰雪消融一样,疯狂消耗,这毫无疑问直接加剧了百姓的负担。

    而开拓海外的战争收益,并没有直接回馈到百姓的头上。

    那些利益,很大程度都被秦国的上层阶级瓜分了。

    剩下的残羹剩饭,也是留给士兵们。

    百姓们所感受到的,只有无比沉重的负担。

    为这场开拓战争买单的,是那些百姓。

    而收益,则一点没有。

    百姓自然不愿意。

    嬴政还没死的时候,这种种矛盾,迫于他的威慑,暂时没有爆发出来。

    当他一死。

    大厦倾倒,不过转瞬之间。

    天下造反之人,如同过江之鲫,六国遗老贵族,纷纷揭竿而起,号召受暴秦压迫的百姓站出来反抗。

    会稽郡。

    会稽郡守殷通主动找到了项梁,想与他共商反秦大计:“现如今,大江以西全部都造反了,这是上天要亡秦啊!俗话说,做事先行一步就能控制别人,落后一步就要被人控制。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