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先偷关中,再复刻一遍秦灭六国!(求订阅)

    第二百三十一章 先偷关中,再复刻一遍秦灭六国!(求订阅) (第3/3页)

在,我打算起兵反秦!我已想好了,让您和桓楚统领军队,怎么样?”

    可项梁怎么可能甘心为他人建功立业,于是这倒霉的殷通便成了项家起兵的第一个刀下鬼。

    天下造反之人,可谓是层出不穷。

    沛县的苏澈自然也不甘落后,直接杀了沛县的县令祭天。

    既然打出造反的旗帜,总要找一个人来背锅,这县令是秦朝的县令,平时为朝廷做了不少恶事,干了许多脏活,既然如此,那就是最好的背锅侠!把他祭天肯定没错!

    现如今的苏澈,影响力可谓是足够大,他是墨家新圣,更是墨家的巨子,这些年墨家一直致力于科技兴国的主张,并没有被大秦帝国打压,相反还有一定的扶持。

    即便后续没有苏澈的插手,但那些墨家还是制造出了不少有用的工具。

    他们改良了水车,改进了算盘,研制出了造纸术,以及各种各样的发明创造,在民间的影响力可一点也不小。

    这些功劳,有一部分要归功到苏澈的头上。

    毕竟当初是他提出了科技兴国的这个主张,开创了新墨家。

    所以当苏澈打出造反的旗帜之后,响应者云集,数量简直不要太多。

    此前累积的名气,在这一刻化作了他的助力!

    虽说他担任秦国的沛安侯,算是秦国既得利益者的一部分,和遭受压迫的百姓并在一个战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算是‘从贼’。

    不过这其实并不影响,天下造反的人当中,担任秦国官员的人并不在少数——并不是所有造反的人,都是底层的百姓。

    苏澈造反之后,他的目标很明确。

    其他地方的地盘都无所谓。

    首先要攻灭的就是关中之地,招募原秦国的士兵作为根基!

    老秦人的战斗力从来都不是开玩笑的。

    只要先一步拿下关中之地,得到军队素质最高的老秦人,那接下来的剧情,不过是再上演一次秦灭六国而已!

    苏澈第一步做的是先攻破四周的郡县,补充兵马军队,然后直接带着这些军队直接长驱直入,直指关中!

    他很清楚,陈胜吴广必然失败。

    这是最好的机会!

    原历史上。

    六国贵族尊楚怀王为天下共主,而这楚怀王,是原来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他不过是项梁拥立的傀儡诸侯王而已。

    可当项梁一死,本来是被找来做傀儡的楚怀王熊心有了真正上位掌握实权的想法。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记载:秦二世三年,楚怀王见项梁军破,恐,徙盱台都彭城,并吕臣、项羽军自将之。以沛公为砀郡长,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

    大概意思是……

    楚怀王收回项氏集团的所有军权,想自己独管。

    再封刘邦为砀县的首领,封为武安侯,掌管砀郡兵。

    之所以册封刘邦,就是想要利用刘邦这个外势力,抗衡项氏集团。

    此后熊心还和项羽、刘邦约定:谁先入关中,谁做关中王。

    相对于项羽的兵马人手,刘邦的兵力并不多,不过千余人。

    可最终的结果,却是让这千余人,成功攻破咸阳。

    当然,刘邦之所以能够顺利进入关中,更为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秦军主力全部集中在了河北一带。

    章邯当时集中所有兵力围困赵国,以图巩固黄河以北地区,如此一来,他就能够腾出手来南下进攻楚军。

    结果项羽在此一举重创秦军主力,随后又收降二十万秦军。

    到最后,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先入关中者为王这种规矩还有什么作用?

    最终项羽分封十八王,将刘邦贬谪在巴蜀之地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

    命运是奇妙的,千百年后,在东汉末年,最后一个汉室宗亲,也占据了这里作为根据之地。

    可惜的是,他们的北伐失败了。

    至于刘备和诸葛亮之所以会失败,其中有一个粮食运输的问题。

    在刘邦时期,古汉水的河道可以用来运粮。

    结果后来,高后年间,板块移动,武都发生大地震,古汉水河流改道,以至于诸葛亮无法再用河流运粮,只能走蜀道。

    而北伐失败与粮草短缺不无关系,多次“粮尽而还”。

    这一次。

    苏澈根本不给项羽这些人机会,他决定先人一步,偷下咸阳,入主关中再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