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62.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第2/3页)

稳流淌。

    所以之前秦军能够轻易渡河攻击店上壁垒。

    而赵军也能轻易渡河袭击秦军粮道。

    赵括不是没有想过直接挖渠,将丹河并入秦川水,一次性解决丹河问题。

    但那样的工程,不是他能想象的,也不是这区区十万赵军能做到的。

    就连这次在上游阻断丹河水流,耗费的工程也要远远超出了赵括的想象。

    如果不是在事先,已经有无数条柱子在丹河两岸立起来。

    无数条绳子连接在柱子上。

    而车轮,或者说滑轮,这个赵括的好朋友再次登场。

    如果不是赵括甚得军心,赵军对赵括的决定完全不会质疑,坚决执行,谁会愿意在自己一方优势明显的情况下去准备后路,去做这种极有可能没有收获的苦差事呢。

    事实上,赵括好几次亲临一线想自己亲自把土块包进麻袋里,都被周围的士兵抢着做了。

    他们甚至还觉得理所当然。

    在他们眼里,没有赵括挂帅的军队,是不可能取胜的。

    如果没有这些如果,这次截断水流根本不可能做到。

    赵括本来甚至还想着在麻袋的中间隔开几段,让水流可以通过,避免阻力将麻袋冲走。

    但是随后,他就改变了主意。

    随着赵括一声令下,这些麻袋被沿着绳子拉到了河水中间,然后放下。

    “砰!”

    前几个麻袋只激起了无数水花,但量变产生质变以后,丹河的流量,肉眼可见的小了。

    只不过,麻袋堆后方的水面,越来越高了,甚至还有河水逐渐从周围蔓延了出来。

    与此同时,李云带着五千甲胄步兵在丹河西岸,韩王山前方迅速布阵。

    他们并没有结成传统的军阵,而是十人一排,十人一列,排成数个方阵。

    方阵之间隔开十步之远。

    列阵之后,这些士兵朝着前方射出一轮弩箭。

    箭矢斜斜的插在地面上。

    意思很明显,冲撞军阵的,从军阵前方直接过来的,不管是谁,直接射杀。

    溃退的赵军要撤,从军阵中间的缝隙那里走。

    后面有骑兵队来回巡逻,将这些溃军再次分割,然后赶入长平大营的方向。

    那里准备好了热水、干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