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千年古都

    第398章 千年古都 (第1/3页)

    三日后。

    一艘楼船经过江州地段,终于日落前抵达京都码头。

    从楼船上依次走下十来号人,领头的是位黑衣青年。

    他二十三四岁,一对剑眉漆黑得如画上去一般,双目炯炯有神,面庞如斧凿刀削,棱角分明,乌黑的长发被一顶皮冠束起,腰间悬着一柄跟棍子一样的黑剑。

    身后跟着的几人,各个身材高大,行动有序,不经意间流露出杀伐之气。

    这行人正是王诚等人。

    王诚站在码头上,看着东方那座城,叹道:“总算到了!”

    “是啊!总算到了!”

    刘庆生几人同样叹道。

    他们这一路一点也不顺畅,被人打、被人追,哪像是回京都领赏的有功之人,分明就是逃难的!

    尹博眺望着那座城,皱着眉头道:“这就是京城?有点小啊!”

    “这还不是京城,这只是京都下面的一个县,咱们离京城还有两三百里路呢!”吴飞龙道。

    “只是一个县?”

    尹博眼珠子滴溜溜地转,小声道:“这一个县城比咱们阴山郡的郡城还要大,还真不愧是京都。”

    “你以为呢?这可是千年古都,是其他地方能比的吗?”吴飞龙道。

    “是啊!”

    刘庆生也是叹道:“此地汇聚江河龙脉,人杰地灵,虽历经血乱,但仍旧繁华无比,远非千年前的古都可比。”

    “古都?这么说,咱大周以前还有其他国都?”尹博好奇道。

    吴飞龙一脸的嫌弃,不想跟这位胸无点墨的人为伍,连这儿都不知道。

    刘庆生道:“咱们大周起源于东山、东海二郡,京畿便设在东山。千年以前,我大周大生成康之乱,文王诸子争夺王位,京畿被打的破烂不堪。百姓也是死的死、逃的逃,十户人家有九户都不在了。”

    几人都听得入神,因为这段历史有些人并不清楚。

    “所以后来迁都到这儿了?”尹博道。

    刘庆生点了点头,道:“是召公平定了成康之乱,几乎以一己之力扶持康王上位。后来他邀请道门中人,仰观天象,俯察地理,并亲自堪舆各地,最后选中此地。”

    “召公!召公俺知道啊,他是咱们大周的守护神,原来国都竟是他亲自挑选的。”尹博激动道。

    王诚也忍不住叹道:“召公真乃神人也!”

    越是深入了解,越是觉得召公此人真的不是凡人。

    平定动乱、扶持天子、迁定国都、制定律法……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极其的艰难,在位的天子能做到一件都会被冠以“明君”、“贤君”的称号,召公却是全做了,他无愧大周“守护神”之称。

    所以,除了大周历代先王,他也是唯一被以“天子之礼”下葬的。

    “大人,咱们还是赶紧进城吧!再过一会儿,天就黑了。”吴飞龙提醒。

    王诚点头,而后与众人离开码头。

    通往县城的路很宽,差不多能容纳十驾马车并排而行。

    路上的行人也多,江湖侠客、文人书生、富商小贩,全都能见到。

    一行人来到城门,刚准备进去,身后传来一声呼喊。

    “杨兄!”

    “吴兄!”

    王诚与吴飞龙彼此看了对方一眼,心里同时闪过一个念头。

    他怎么来了?

    只见,一名二十来岁的青年跑了过来,手里提着一柄剑鞘上镶着宝石的剑,正是那位万姓青年。

    他脸不红、气不喘地跑到众人身边,笑道:“杨兄、吴兄,咱们又见面了!”

    “杨兄?”

    尹博皱着眉头,看着万姓青年,佯怒道:“小子,你是不是眼神不好?咱们这儿哪有姓杨的?”

    “少说两句!”

    王诚回头瞪了他一眼,尹博脑袋缩了缩,赶紧把嘴巴闭上。

    “万兄!”

    王诚对着万姓青年点了点头,道:“万兄不是去广陵吗?怎么来京都了?”

    正在这时,城门前跑来一名身着灰色长袍的中年人。

    他一上来就说道:“万公子,您可回来了!万大人放言,您要是再不回来,万大人就要将您驱逐出府了。”

    “嘁!”

    万姓青年嗤之以鼻,毫不在乎道:“驱逐就驱逐,反正小爷早就不想跟他住在一块儿了。他看我烦,我看他也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