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275章(合并大章)复杂的眼神

    第274、275章(合并大章)复杂的眼神 (第1/3页)

    “下面由上诉人肖松的辩护人发问。”审判长道。

    “好的,审判长。肖松,你在案发时穿的什么衣服?”方轶问道。

    “当时是夏天,天热,我穿了一跳牛仔裤和一个大白背心。”肖松道。

    “被害人听说你是派出所的,当时有什么反应?”方轶问道。

    “当时他被吓了一跳,后来他见我穿的不是警服,又一身酒气,就让我拿证件,我没有证件,就把他踹倒了。”肖松道。

    “你在实施抢劫行为时,手里有没有拿什么东西?”方轶问道。

    “什么都没拿,当天晚上我跟几个朋友多喝了两杯,回家时天已经很晚了,路过公园旁的树林时,我知道里面有人搞交易,就是那种不道德的交易,就想进去吓唬吓唬他们,弄点钱。”肖松道。

    “伱在实施抢劫过程中,被害人是否有反抗的行为?”方轶问道。

    “他用脚踢我,想跑,最后被我按在了地上。”肖松道。

    “你后来是怎么被抓?”方轶问道。

    “我在街上走,突然警察就把我抓了,后来我才知道是被害人报的警。”肖松道。

    “审判长,辩护人问完了。”方轶道。

    “下面进行举证质证,检察员、辩护人、上诉人是否有新的证据需要提交?”审判长问道。

    “没有。”三方均道。

    ……

    “法庭调查结束,现在进行法庭辩论。

    在辩论前,法庭提请控、辩双方注意,辩论应主要围绕确定罪名、量刑及其他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辩论。

    先由上诉人肖松进行自行辩护。”审判长道。

    “我在抢劫时只是口头宣称是派出所的,没有佩戴任何带有警察身份的标志,一审认定我冒充警察抢劫,属于认定错误……”肖松道。

    “上诉人肖松的辩护人发言。”审判长道。

    “辩护人认为,按照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对于“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认定条件不应过于宽泛,而应以社会公众的一般认识为标准。

    具体到本案,上诉人肖松只是口头称其是派出所的警察,被害人在被抢劫时便对其身份产生了怀疑,此后更是多次守候在案发地点附近抓获被告人。由此可见,被害人并不相信上诉人肖松是警察身份。

    仅仅以口头声称自己的派出所的,一审法院便认定上诉人肖松存在“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情形,进而判处其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明显罪责刑不相适应。

    综上,辩护人认为,本案不应适用“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加重情节,应在有期徒刑三年以上十年以下量刑。完毕。”方轶道。

    “现在由检察员发言。”审判长道。

    “审判长,审判员,我们认为,对于“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认定应当从字面理解,只要具备下面的两个条件即可:

    第一个条件是行为人实施了抢劫犯罪行为,第二个条件是在抢劫犯罪中有冒充军警人员的意思表示,而无论冒充行为是否足以使被害人或其他人相信其是军警。

    具体到本案,上诉人肖松称自己是警察,并以暴力威胁手段抢劫被害人财物,其行为应属于《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的“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加重情节,应在有期徒刑十年以上量刑。一审法院量刑适当,请法院驳回上诉人的上诉请求。”女检察员道。

    “检察员可以回应辩护人的辩护意见。”审判长道。

    “好的,针对辩护人的辩护,我们主要发表以下几个观点:首先针对“冒充军警人员抢劫”不应做限缩解释,应该按照字面意思进行解释才能最大程度的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财产安全。

    另外,上诉人肖松冒充警察抢劫的行为造成了警察形象和声誉的损害,理应从重处罚。完毕。”女检察员道。

    “辩护人可以回应检察员的发言。”审判长道。

    “根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